
廉潔而有節操。《北史·魏紀三·高祖孝文帝》:“戊辰,濟 河 。詔 洛 、 懷 、 并 、 肆 所過四州,賜高年爵,恤鰥寡孤獨各有差;孝悌廉義文武應求者,皆以名聞。”
“廉義”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向廉潔正直的品德與道義準則。以下是詳細解釋:
“廉義”由“廉”與“義”二字組成:
組合後,“廉義”強調廉潔正直的品德與對社會公義的堅守,常體現為對公共利益的奉獻。
品德層面
指個人在行為中保持清廉,拒絕貪腐,并以正直态度對待工作和生活。例如《北史》中提到的“孝悌廉義文武應求者”,即要求官員兼具廉潔與道義。
社會層面
強調對社會、國家的忠誠與責任感,如《韓非子》所言“義必公正”,即通過廉潔實現公平治理。
曆史淵源
中國古代将“廉”列為官吏考核标準(如《周禮》中的“六廉”),而“義”則是儒家核心思想之一,二者結合形成對理想人格的追求。
“廉義”不僅限于個人操守,還包含對社會責任的擔當。例如,名字中帶有“廉義”常寄托正直、智慧的期許,而曆史文獻中則将其與治國理政的公正性緊密關聯。
如需進一步了解“廉”的字源或“義”的哲學内涵,可參考《說文解字》或儒家經典著作。
《廉義》是指廉潔正直的道德操守以及對公共利益的忠誠和熱愛。在社會倫理和道德觀念中,廉義是指忠誠、正直、公正、公平、不貪污不受賄等良好品質的表現。
《廉義》的拆分部首是廣,部首筆畫為3畫。
《廉義》一詞的來源較為複雜,起初形容執政清廉、公正無私的官員。後來逐漸擴展為指品德高尚、行為正直無私的人。
《廉義》的繁體字為「廉義」。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廉義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以唐代為例,它的寫法為「廉義」。字形上,兩個字都保持了現代字形的基本特征。
1. 作為一個公務員,應該始終保持廉義的品質。
2. 他對工作極其認真負責,嚴格遵守廉義原則。
3. 在這個腐敗的社會中,能保持廉義的人實屬不易。
1. 廉政:指廉潔政治,是指公務員在履行職責時遵守法律法規,保持清正廉潔。
2. 廉潔:指人品高尚,不貪污受賄、不************、不搞權錢交易。
3. 廉恥:指思想上有廉恥感,守住廉潔底線,築牢道德底線。
1. 正直:指遵循道德準則,言行誠實、公正正直。
2. 忠誠:指對某種事物或某個人的忠誠度高,真心實意、永不背叛。
3. 公正:指在判斷或處理問題時保持公平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
1. 腐敗:與廉義相反,指貪污受賄,利用權力謀取個人私利。
2. 不廉:指不廉潔,不正直,違反道德準則。
3. 虛僞:指虛假、僞裝,不真誠不真實。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