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威令的意思、威令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威令的解釋

指政令、軍令。《管子·牧民》:“不明鬼神,則陋民不悟;不祗山川,則威令不聞。” 漢 賈誼 《新書·威不信》:“而特捫然數百裡,而威令不信。”《周書·文帝紀上》:“ 洛 ( 寇洛 )素無雄略,威令不行。”《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七:“那府尹威令素嚴,公人怎敢有違?” 清 魏源 《聖武記》卷六:“然必決死戰者,正欲賊知我國家威令嚴明。” 範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二章第二節:“ 吐突承璀 率左、右神策軍到行營,威令不振,各道統兵将帥互相觀望,無意立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威令”是漢語詞彙,主要指具有威嚴效力的政令或軍令,強調通過權威性保證法令的執行。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指通過權威強制執行的政令或軍令,通常與嚴明性、不可違抗性相關。例如《管子·牧民》提到“威令不聞”,即強調政令需借山川之神威來增強效力。

  2. 曆史文獻中的用例

    • 《周書·文帝紀上》記載“寇洛素無雄略,威令不行”,說明将領若缺乏威嚴,軍令難以實施。
    • 清代魏源在《聖武記》中描述“威令嚴明”,突顯國家法令的震懾力。
    • 《初刻拍案驚奇》提到“府尹威令素嚴”,反映地方官員政令的權威性。
  3. 應用場景
    多用于形容國家、軍隊或領導者的嚴明法令,如“賞罰必信,威令必行”(出自例句)。日文解釋中,該詞也指向“威力ある命令”(強有力的命令),強調執行效力。

  4.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嚴令、政令、軍令。
    • 反義詞:寬政、柔令(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威令”核心在于通過權威确保法令的強制力,常見于曆史文獻及軍政語境。如需更深入解析,可參考《管子》《周書》等古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威令:一個強大的詞彙

一、威令的意思:

威令,是一個多義詞,常用作名詞和動詞,具有強大的力量和影響力。作為名詞時,指的是威嚴的口令或警告,具備強制執行的效力。作為動詞時,表示發出威嚴的口令或警告,引導他人行動。

二、威令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威令是一個由“女”和“令”兩個部首組成的漢字,共有12個筆畫。

三、威令的來源:

威令這個詞源于古代漢字演變過程中的形聲字。其中,“女”是表示性别的部首,而“令”作為聲旁,表明了該字的發音。其在象形上,既融合了性别的意義,又提示了發音的相關性。

四、威令的繁體:

在繁體中,威令的字形為“威令”。

五、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威令的字形稍有不同。其古時寫法為“巍令”,其中“巍”用于形容莊嚴、宏偉,強調威嚴的氣勢。而“令”則有約束和指引的意味。

六、威令的例句:

1. 他以威令的口吻向下屬下達了一項重要任務。

2. 訓導員用威令的語氣對新兵進行軍事訓練。

3. 這位領袖發出威令,號召全國人民為祖國的繁榮共同努力。

七、威令的組詞:

1. 威信:表示威嚴和信譽。

2. 威權:表示具備強大的權力。

3. 威懾:表示通過恐懼或威嚴使人屈服。

八、威令的近義詞:

1. 口令:表示特定的命令或指示。

2. 命令:表示權威人士對他人要求的指示。

3. 诏令:表示君主或皇帝發布的法令。

九、威令的反義詞:

1. 平和:表示缺乏威嚴和強制性。

2. 寬容:表示寬大處理,無威逼性。

3. 不力:表示缺乏力量和影響力。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