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聞的意思、罕聞的詳細解釋
罕聞的解釋
很少聽說。 清 曾國藩 《複李眉生書》:“大抵人所共知,則為常語;人所罕聞,則為異詁。”
詞語分解
- 罕的解釋 罕 ǎ 稀少:稀罕。罕見。罕俦(很少與之相比的)。罕世之寶。人迹罕至。 古代稱捕鳥用的長柄小網。 姓。 筆畫數:; 部首:冖; 筆順編號:
- 聞的解釋 聞 (聞) é 聽見:聞診。聞聽。聞訊。博聞強記。聞過則喜。聞雞起舞(聽到荒雞鳴而起舞,喻志士及時奮發)。 聽見的事情,消息:新聞。傳聞。見聞。 出名,有名望:聞人。聞達。 名聲:令聞(好名聲)。丑聞
網絡擴展解釋
“罕聞”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很少聽說”或“極少被提及”,通常用于形容事物或現象因稀少、獨特而鮮為人知。以下是詳細解析:
1.基本釋義
- 字面拆分:“罕”指稀少、罕見,“聞”意為聽說,組合後強調“極少被聽聞”的狀态。
- 近義詞:罕見、稀聞、少有。
- 反義詞:常見、習聞、廣為人知。
2.出處與用法
- 經典引證:清代曾國藩在《複李眉生書》中寫道:“人所共知,則為常語;人所罕聞,則為異诂。”,說明“罕聞”用于區分普遍認知與特殊表達。
- 文學用例:
- 《紅樓夢》第一回提到“還淚之說”時稱“果是罕聞”;
- 《初刻拍案驚奇》中描述不孝故事時用“近世罕聞”。
3.現代語境
- 新聞示例:日本明仁天皇曾發表“罕聞演講”,呼籲民衆團結應對危機。
- 日常表達:可用于形容罕見事件(如“此等奇觀,實屬罕聞”)或冷門知識。
4.綜合理解
- 語義延伸:除字面意義外,隱含事物因稀缺性、獨特性或隱秘性而未被廣泛傳播。
- 使用場景:多用于書面語或正式場合,口語中常用“少見”“稀奇”等替代。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曆史文獻中的具體應用,可參考《辭海》或《漢語大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罕聞的意思
罕聞(hǎn wén)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漢字組成。它的意思是指世間很少聽說或者很少知道的事情。
拆分部首和筆畫
罕聞的拆分部首是罒(網字頭)和文(文言文),它的總筆畫數為9畫。
來源和繁體
罕聞源自于《漢魏書·孟敏傳》:“況罕聞府印理乎,寵任弘灼邪?”在繁體字中,罕聞仍然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罕聞的字形略有差異。罕字的形狀更加簡潔,其中間的“丶”字旁更像是橫折的一條平行線。而聞字的形狀則更接近于現代字形,但上方的“文”字旁更加扁平。
例句
1. 這是一起罕聞事件,不可思議。
2. 他的才華在世人看來是罕聞的,因為他在各個領域都有出色的表現。
組詞
1. 罕見(hǎn jiàn):意思是罕有、不常見。
2. 罕有(hǎn yǒu):意思是很少見到、很少存在。
近義詞
稀罕、稀奇、罕見
反義詞
常見、常聽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