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用以書寫的竹簡木劄。亦指功用與簡劄相同的書寫用品。 漢 王充 《論衡·自紀》:“其隱乎猶吾文未集於簡劄之上。” 晉 袁宏 《後漢紀·桓帝紀下》:“ 滂 對曰:‘臣之所舉,自非饕穢姦罪,豈以污臣簡劄。’” 唐 元結 《廣宴亭記》:“吾當裁畜簡劄,待為之頌。”
(2).指文書;書信。 清 劉毓崧 《杜觀察<古謠諺>序》:“語言在文字之先,故點畫不先於聲音,簡劄不先於應對。自來講點畫者,兼溯聲音之始;工簡劄者,兼求應對之宜。”
(3).書寫。《舊唐書·陸贽傳》:“ 贄 揮翰起草,思如泉注,初若不經思慮,既然之後,莫不曲盡事情,中於機會,胥吏簡劄不暇,同舍皆伏其能。”
“簡劄”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三層含義,綜合多個來源信息:
書寫材料
原指古代用于書寫的竹簡和木劄,後泛指類似功能的書寫載體。如漢代王充《論衡》提到“文未集於簡劄之上”,說明其作為文字載體的功能。
文書與書信
引申為文書或書信的統稱。清代劉毓崧在《杜觀察<古謠諺>序》中,将“簡劄”與“應對”并列,強調其作為書面交流工具的特性。
書寫行為
作動詞時表示書寫動作。唐代元結《廣宴亭記》中“裁畜簡劄”即指準備書寫材料并記錄。
如需更完整的曆史用例,可參考《論衡》《後漢書》等文獻來源。
簡劄(jiǎn zhá)是一個漢字詞語,由“簡”和“劄”兩個部分組成。下面将分别介紹這兩個部分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形式、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還包括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等相關信息。
部首:竹(zhú)
筆畫:11畫
簡的意思是“簡單”,表示不複雜、不繁瑣。在古代,簡也指簡易、輕便之物。
部首:木(mù)
筆畫:5畫
劄的意思是“便籤”或“紙片”,用來寫下簡要的文字信息。
這兩個字合在一起,構成“簡劄”。它原指簡易的文書和筆記,後來也用來指代簡短的書信或便條。現如今,簡劄一詞很少見于日常生活中,常在古代文學作品或古代文言文中出現。
在繁體字中,簡劄的寫法保持不變,仍然是「簡劄」。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有所不同。回顧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以加深對字形的理解。簡劄在古代的書寫形式如下:
以下是使用簡劄一詞的例句:
他從朋友那兒收到一封簡劄,裡面寫着:“明天一起去爬山吧!”
公司老闆給每位員工寫了一個簡劄,提醒大家準備下周的會議。
與簡劄相關的組詞有:
簡易、簡書、文劄、便劄、筆劄
與簡劄意思相近的詞有:
紙條、短信、便籤、備忘錄
與簡劄意思相反的詞有:
長信、長書、複雜、詳文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