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apital city and its environs;royal capital and surrounding districts] 國都所在的地方,泛指京城附近的地區
畿輔某官某妻。——明· 崔銑《記王忠肅公翺三事》
京都附近的地方。畿,京畿;輔,三輔。《南齊書·王融傳》:“若來之以文德,賜之以副書, 漢 家軌儀,重臨畿輔,司隸傳節,復入 關 河 。” 宋 周密 《齊東野語·景定彗星》:“戚畹嬖倖,遍居畿輔,借應奉之名,肆誅剝之虐。”《明史·英宗前紀》:“﹝ 正統 元年正月﹞庚寅,發禁軍三萬人屯田畿輔。”
“畿輔”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詳細解釋: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或曆史案例,可參考《南齊書》《明史》等典籍。
《畿輔》是一個漢字詞彙,用于指代古代中國國都附近的地域範圍。它的意思是指首都附近的行政區域,是古代中央政權的核心。
《畿輔》這個詞由兩個漢字組成。其中,第一個字《畿》的部首是田字旁,共有8個筆畫;第二個字《輔》的部首是辛字旁,也有8個筆畫。
《畿輔》一詞最早出現在《尚書》這部古代經典文獻中,原文出自《尚書·周書·洪範》:“京師既定,而周室以方重其邦,式畿輔焉。”這句話意味着首都已經設置好了,但在周朝國家的制度中,京師以外的輔助行政區域也非常重要。
《畿輔》這個詞的繁體字寫為「繼輔」。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畿輔》的字形可能略有差異。不過大緻而言,它們的形态和現代寫法相似。
1. 他是朝廷的高官,負責統治《畿輔》一帶的事務。
2. 國家的首都位于這個遼闊的《畿輔》地區。
畿輔區域、畿輔制度、畿縣輔郡、畿道
邦域、行宮邦國
邊疆、邊陲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