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畿輔的意思、畿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畿輔的解釋

[capital city and its environs;royal capital and surrounding districts] 國都所在的地方,泛指京城附近的地區

畿輔某官某妻。——明· 崔銑《記王忠肅公翺三事》

詳細解釋

京都附近的地方。畿,京畿;輔,三輔。《南齊書·王融傳》:“若來之以文德,賜之以副書, 漢 家軌儀,重臨畿輔,司隸傳節,復入 關 河 。” 宋 周密 《齊東野語·景定彗星》:“戚畹嬖倖,遍居畿輔,借應奉之名,肆誅剝之虐。”《明史·英宗前紀》:“﹝ 正統 元年正月﹞庚寅,發禁軍三萬人屯田畿輔。”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畿輔”是漢語中一個曆史地理概念,指古代都城周邊的核心區域,具有重要的行政和軍事地位。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 詞源與結構

    “畿”本義為“王都所領的千裡地面”(《說文解字》),後泛指都城管轄的周邊地區;“輔”意為“輔助、護衛”,二者合稱特指都城附近的直轄區域。此詞最早見于《周禮》中“方千裡曰王畿”,後演變為“畿輔”連用,強調都城與周邊地區的依存關系。

  2. 曆史行政定義

    明清時期,“畿輔”成為正式行政區劃名稱。明代稱直隸于京師的地區為“北直隸”,清代順治年間改稱“畿輔”,涵蓋今北京、天津及河北部分地區,設總督管轄(《清史稿·地理志》)。其範圍因朝代更疊有所調整,但始終作為中央政權直接控制的戰略要地。

  3. 文化引申義

    在文獻中,“畿輔”常被賦予“拱衛中樞”“文明淵薮”的象征意義。如清代《畿輔通志》記載:“畿輔之地,首善之區,風化所先。”現代語境中多用于曆史研究或文學創作,指代以首都為中心的文化政治核心圈。

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畿輔”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字義分解

  1. 畿(jī):
    原指古代王都周圍方圓千裡的地域(京畿),後泛指都城管轄的核心區域。
  2. 輔(fǔ):
    本義為車輪外加固的直木,引申為“輔助”或“護衛”。在行政語境中,特指漢代“三輔”(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等京畿周邊的行政單位。

曆史演變


現代用法


相關概念區分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或曆史案例,可參考《南齊書》《明史》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愛口百翮八米盧郎冰锷並臻參五漕谷長遞嘗谷産母承符吏塵膩持勝春申江定谳讀赗兒孫自有兒孫福風誼氛滓浮侈貫鬥雙龍鬼瞰高明合道宏量滑膩畫十字恢富彙展谏路洊迫監追驚戄瘠牛偾豚錦幕筋驽季友伯兄窭室曆録禮門靈星門沒階拍擊聲盤石宗癖症诮難妻娶三同剩餘價值獸迒鳥迹帥伏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櫢檽貪狼蝄像萬幸相孚險艱閑闌羨田小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