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門的意思、都門的詳細解釋
都門的解釋
(1).京都城門。《漢書·王莽傳下》:“兵從 宣平城門 入,民間所謂 都門 也。” 顔師古 注:“ 長安 城東出北頭第一門。” 唐 韓愈 《豐陵行》詩:“羽衛煌煌一百裡,曉出都門葬天子。” 宋 柳永 《雨霖鈴》詞:“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2).都中裡門。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規箴》:“ 元皇帝 時,廷尉 張闓 在小市居,私作都門,早閉晚開。羣小患之。”
(3).借指京都。 元 揭傒斯 《送宋少府之官長洲》詩:“白髮 長洲 尉,都門萬裡船。” 清 顧炎武 《送王文學麗正歸新安》詩:“兩年相遇都門道,隻有 王生 是故人。”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崔秀才》:“忽有 崔元素 者,投一刺, 劉 接見。詢其邦族,曰:‘ 山東 臨胊 秀才也,遊都門二十年矣。’”
詞語分解
- 都的解釋 都 ū 大都市:都市。都會。通都大邑。 一國的最高行政機關所在的地方,京城:首都。國都。京都。建都。 美好:“雍容閑雅,甚都”。都麗。都雅。 總:都為一集。 居:“都卿相之位”。 古代稱頭目、首領。
- 門的解釋 門 (門) é 建築物的出入口,又指安裝在出入口能開關的裝置:門兒。門口。開門見山。 形狀或作用像門的東西:電門。 途徑,訣竅:門徑。門道兒。 舊時指封建家族或家族的一支,現亦指一般的家庭:門第。門風
網絡擴展解釋
“都門”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三層含義,其解釋和用法可結合文獻典籍及文學作品進行說明:
1.京都城門
- 定義:指古代都城(如長安、洛陽等)的城門。
- 出處:
- 《漢書·王莽傳》記載:“兵從宣平城門入,民間所謂都門也。”
- 唐代韓愈《豐陵行》詩:“羽衛煌煌一百裡,曉出都門葬天子。”
- 例句:宋代柳永《雨霖鈴》中“都門帳飲無緒”,描繪了在京都城門外設帳餞别的場景。
2.都中裡門
- 定義:指都城内的裡坊之門,多與居民生活相關。
- 出處:
- 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提到,張闓“私作都門,早閉晚開”,引發民衆不滿。
- 應用:此類用法多見于曆史文獻,反映古代城市管理細節。
3.借指京都
- 定義:以“都門”代指整個都城或京城,屬借代修辭。
- 文學例證:
- 白居易《長恨歌》“東望都門信馬歸”,以“都門”指代長安。
- 《紅樓夢》中“神仙昨日降都門”“一日到了都門”,均以“都門”代指京城。
- 其他用例:元代揭傒斯詩句“都門萬裡船”,清代顧炎武“兩年相遇都門道”,均屬此類。
“都門”一詞從具體城門逐漸演變為京都的象征,兼具地理與文化的雙重意義。其用法在曆史文獻和詩詞中廣泛存在,需結合語境判斷具體含義。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書》《世說新語》及唐宋詩詞等原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都門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都門是指古代都城的城門,也可指代都城的大門或入口。它象征着古代帝王權力和統治的象征。
拆分部首和筆畫:
都字的部首是阝,表示“邑”,意為城邑。都字共有8畫。
來源:
都門一詞最早見于《論語·述而》:“三家者以《禮》斷也。夫子為《北宮》。”這裡的北宮即指的是孔子所設立的都門。
繁體:
都門(使用繁體字)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都門的寫法與現代基本一緻。
例句:
1. 昔日的都門,現已成為一座重要的曆史遺迹。
2. 這座城市的都門向來都是人們進出的主要通道。
組詞:
都城、都市、都民、門前、城門、大門
近義詞:
城門、大門、門戶
反義詞:
外門、鄉門
希望這些答案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