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豐美的食物或果實。《漢書·彭宣傳》:“三公鼎足承君,一足不任,則覆亂美實。” 顔師古 注:“美實謂鼎中之實也。”《新唐書·五行志一》:“動植之類,各得其氣之偏者,其發為英華美實、氣臭滋味、羽毛鱗介、文采剛柔,亦皆得其一氣之盛。”
(2).美好的業績。《三國志·吳志·吳主傳》“将兵萬人,金寶珍貨,九錫備物,乘海授 淵 ” 裴松之 注引《江表傳》載 三國 吳 孫權 诏:“雖昔 竇融 背棄 隴右 ,卒占 河西 ,以定 光武 ,休名美實,豈復是過?” 宋 曾鞏 《廣德軍重修鼓角樓記》:“夫禮有必隆,不得而殺,政有必舉,不得而廢。二公於是兼而得之,宜刻金石,以書美實。”
“美實”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層核心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豐美的食物或果實
該含義多見于古代文獻,如《漢書·彭宣傳》提到“三公鼎足承君,一足不任,則覆亂美實”,其中“美實”指鼎中豐盛的祭品或食物。唐代《新唐書》中也有“動植之類……發為英華美實”的描述,強調植物結出的美好果實。
美好的業績
曆史語境中常用于贊譽功績,如《三國志》注引孫權诏書“休名美實,豈複是過”,以及宋代曾鞏《廣德軍重修鼓角樓記》“宜刻金石,以書美實”,均指值得稱頌的成就。
作為成語時,“美實”形容事物兼具美觀與實用價值,例如藝術品、建築或人的品質。該用法可追溯至《荀子·勸學》中的“凡美實者,不可不觀也”,強調美好事物值得欣賞。
如需進一步考證古籍用例,可參考《漢書》《三國志》等文獻原文。
“美實”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來形容事物美好的結果或者取得了令人滿意、美好的成果。
“美實”是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羊”部,右邊是“果”部。它的總筆畫數為11。
“美實”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文字演變過程。在先秦時期,由于寫的速度快捷和紙張成本高昂的原因,人們逐漸開始使用簡化的文字符號來代替原先的象形文字。這其中,就包括了“美實”這個詞。
“美實”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美實”。
在古代的漢字書寫中,“美實”通常寫作“美食”,以形容精美的食物。
1. 她的努力終于取得了美實,成功地考取了心儀的大學。
2. 這次的合作帶來了豐碩的美實,公司的業績有了顯著的提升。
1. 美食:精美可口的食物。
2. 美景:美麗的風景。
1. 佳果:贊美、稱贊的最終結果。
2. 佳績:優秀的成績或成就。
1. 庸果:平庸、無足挂齒的結果。
2. 庸績:平庸、普通的成績或成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