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識者的意思、識者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識者的解釋

有見識的人。《漢書·師丹傳》:“京師識者鹹以為宜復 丹 邑爵,使奉朝請,四方所瞻卬也。” 顔師古 注:“識者,謂有識之人也。” 唐 杜甫 《贈崔十三評事公輔》詩:“且有元戎命,悲歌識者誰。”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雜談小品文》:“這一層,卻要讀者有選擇的眼光,也希望識者給相當的指點的。”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識者”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有見識、有眼光、能辨識事物本質或人才價值的人。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和語言學角度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字面構成

    “識”指認識、辨識、見識;“者”為名詞後綴,表示“……的人”。合稱即“有辨識能力的人”或“有見識的人”。

  2. 深層含義

    指能透過表象洞察本質,尤其擅長發現他人才能或事物價值的人。例如:

    “此畫雖不被常人欣賞,然識者自能辨其精妙。”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1172頁)


二、權威詞典解釋

  1.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識者:有見識的人;能鑒别事物好壞或人才優劣的人。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商務印書館,2016年。

  2. 《漢語大詞典》(普及本)

    釋義強調“識者”具有鑒賞力與判斷力,常用于文藝品評或人才舉薦語境。

    來源: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7年。

  3. 《古代漢語詞典》(第2版)

    引《後漢書·郭泰傳》:“林宗(郭泰)雖善人倫,而不為危言核論,故識者服其深。”

    來源:商務印書館,2014年。


三、語境應用與示例

  1. 文藝鑒賞

    “此詩含蓄深遠,非識者不能解其味。”

    (王夫之《姜齋詩話》)

  2. 人才識别

    “千裡馬常有,而伯樂(識者)不常有。”

    (韓愈《馬說》)


四、近義詞辨析

詞彙 側重點 與“識者”差異
智者 強調智慧謀略 不特指鑒賞或辨識能力
伯樂 專指發現人才者(典故化) “識者”適用範圍更廣
方家 指某領域專家 側重專業性而非普遍洞察力

五、權威引用建議

若需線上參考,可查閱:

網絡擴展解釋

“識者”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shí zhě(注音:ㄕˊ ㄓㄜˇ),其核心含義是“有見識的人”。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詞義

“識者”指具有辨别是非能力或深刻見解的人,常用于形容對事物有獨到判斷的人。例如:

2.用法與語境

3.相關詞彙

4.補充說明

“識者”的構成中,“識”強調認知與辨别能力,“者”為代詞,組合後特指某一類人。該詞在當代使用頻率較低,更多見于文學或學術讨論中。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書》、杜甫詩作等古籍,或現代詞典的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弊摋豺狼橫道徹坐俶祜炊具淳深矗豎到期等量丢盔卸甲第一信號系統東華都授反複無常豐屋之禍分花約柳撫迹冠部泓涵演迤荒服減薄家生孩子假塗劫燼金餌狂佞褲管老語梁鴻妻梁倚磷薄離棄判然辟卦砌末清江使者全身趨影麴院攝次什麼事舍拚市粜世先生食棗約水産四垠送從讨分上挑得籃裡便是菜惕厲推知瓦上霜娲天無拘束骛趨陿促遐觀小寡消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