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赤嵌樓的意思、赤嵌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赤嵌樓的解釋

在台灣省台南市北部。創建于1650年。原為荷蘭人侵台時築的内城,名普羅文薩堡,又名紅毛樓。高105米,周長141米。1862年被地震所毀,1879年重建。樓兩層,雄偉壯麗。鄭成功驅逐荷蘭侵略者,**後曾以此為承天府。1921年改為曆史陳列館。為台南市著名古迹。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赤嵌樓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赤嵌樓是中國台灣省台南市代表性曆史建築,名稱源于閩南語對當地地形的描述。"赤"指代該區域早期由紅磚砌築的荷蘭城堡及周邊赤色土壤,"嵌"(kàn)為閩南語"險峻高地"之意,合稱"赤崁"(後雅化為"赤嵌"),體現了地理特征與建築特色的融合。

該建築群始建于1624年荷蘭殖民時期,初稱"普羅民遮城",現存遺迹包含拱形門廊、瞭望台等歐式城堡結構。1662年鄭成功收複台灣後,将其作為承天府治所,清康熙年間改建為中式閣樓,形成東西方建築技藝的獨特疊合樣态。

赤嵌樓現存重要文物包含:

  1. 九座赑屃碑:承載清乾隆皇帝平定林爽文事件禦碑
  2. 斷足石馬:荷蘭時期雕刻遺存
  3. 文昌閣與海神廟:清代文人雅集場所
  4. 城垣遺址:保留原始糯米、糖漿、牡蛎殼灰漿砌築工藝

作為台灣八景之一的"赤嵌夕照",該建築群在1983年被列為一級古迹,現由台南市文化局管理,定期舉辦曆史主題展覽與學術研讨會,其建築演變過程被收錄于《台灣建築史》教材,印證了台灣多元文化交融的時空軌迹。

網絡擴展解釋

“赤嵌樓”是位于中國台灣省台南市的一處重要曆史建築,具有多重曆史和文化意義。以下從詞義、曆史沿革、建築特點及文化象征等方面進行詳細解釋:

一、名稱由來

“赤嵌”一詞源于閩南語發音與地理特征的結合:

  1. “赤”:指建築外牆使用的紅色磚瓦,在陽光下呈現赤紅色調。
  2. “嵌”(或“崁”):
    • 閩南語中“勘”的訛傳,意為水邊高地;
    • 另一種說法認為荷蘭人築城時稱此地為“Saccam”(土著社名音譯),後演變為“赤嵌”。

二、曆史沿革

  1. 荷蘭殖民時期(1653年):荷蘭東印度公司建造“普羅文薩堡”(Provintia),作為行政和商業中心,華人稱其為“紅毛樓”。
  2. 鄭成功時期(1661年):鄭成功收複台灣後,将其作為“承天府”治所,象征收複主權。
  3. 清代重建:1862年毀于地震,1879年重建為中式樓閣,增設文昌閣、海神廟等建築。
  4. 近現代:1921年改為曆史陳列館,現為台灣一級古迹和著名旅遊景點。

三、建築特點

四、文化象征

赤嵌樓見證了台灣從荷蘭殖民、明鄭治理到清代開發的曆程,既是反抗外來侵略的象征(如鄭成功故事),也是閩南文化與殖民建築融合的典型代表。現為台南市地标,常作為台灣曆史教育的重要載體。

别人正在浏覽...

白内障備鞍邊道必不得已并然筆政倡讴焯輝重陽落帽怱忙多音字方扇帆索還主合關河潤忽怳火林山浃汗講家金戶芵明抉目吳門渴烏連稔麟斾六禮驢駒媚禡旗冥符内法内容提要牌纛烹饪漂齧坡野薔薇露七穿八洞青龍車乞巧秋女求三拜四容彭山崗子少惡驷介思緒萬千酸恻踏藕鐵軍倜詭頹落往牒網開一面文宴無為子嚣紛遐壤瞎謅新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