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裙的意思、連裙的詳細解釋
連裙的解釋
即通裙。《醒世姻緣傳》第七回:“ 珍哥 下了轎,穿着大紅通袖衫兒、白綾顧綉連裙,滿頭珠翠,走到中庭。”參見“ 通裙 ”。
詞語分解
- 連的解釋 連 (連) á 相接:連日。連夜。連年。連亘(接連不斷)。連襟(姐妹的丈夫之間的親戚關系)。連載。連綴。連理。烽火連天。連篇累(噄 )牍。 帶,加上:連帶。連坐(一個人犯法,他的家屬、親族、鄰居連帶受
- 裙的解釋 裙 ú 一種圍在腰以下的服裝:裙子。裙钗。筒裙。連衣裙。百褶裙。 像裙子的東西:牆裙。鼈裙。裙礁(海岸邊的珊瑚礁)。 筆畫數:; 部首:衤;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連裙"是現代漢語中一個相對口語化的服飾類詞彙,其核心含義與标準詞“連衣裙”一緻,指一種上衣與裙子相連、形成完整一體的女式服裝。
詳細解釋如下:
-
詞義構成與核心含義:
- “連”:表示連接、結合、不間斷的意思。
- “裙”:指覆蓋下半身的服裝,即裙子。
- “連裙”:顧名思義,即“連接在一起的裙子”,特指将上身的衣片(或部分)與下身的裙片(或部分)在腰部或腰部以上位置縫合或編織成一個整體的服裝。它省去了上衣和下裝的分界,形成一件式的穿着效果。來源:基于漢語構詞法及服飾常識。
-
與“連衣裙”的關系:
- “連裙”本質上是“連衣裙”的口語化、非正式或地域性(如某些方言區)的簡化說法。兩者所指的服裝類型完全相同。
- 在正式語境、書面語以及權威詞典中,“連衣裙”是标準且唯一的規範詞條。“連裙”的使用多見于日常口語交流或非正式文本。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 收錄“連衣裙”詞條,未單獨收錄“連裙”。
-
服飾特征與分類:
- 連裙(連衣裙)的主要特征是一件式設計(One-piece)。
- 其款式極其多樣,可根據長度(迷你裙、及膝裙、中長裙、長裙)、腰線位置(高腰、中腰、低腰)、領型(圓領、V領、方領、一字領等)、袖型(無袖、短袖、長袖等)、廓形(A字型、H型、X型、修身型等)以及面料、風格(休閑、通勤、禮服等)進行無限變化。來源:潘健華著《女裝結構設計》,東華大學出版社。
-
曆史與文化背景:
- 連衣裙的概念在東西方服飾史上都有悠久淵源。現代意義上的連衣裙(Dress)在西方經曆了從複雜到簡約的演變,是女性日常穿着和正式場合的重要選擇。
- 在中國,連衣裙作為一種現代女裝形式,其普及與20世紀以來的社會變革和服飾現代化進程密切相關。“連裙”作為其俗稱,也反映了語言在描述日常事物時的簡化趨勢。來源:袁仄, 胡月著《百年衣裳:20世紀中國服裝流變》,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連裙”即指“連衣裙”,是一種上衣與裙子相連、形成一件式結構的女裝。它是“連衣裙”一詞在口語或非正式場合中的簡化表達形式。在權威漢語詞典和正式文本中,應使用“連衣裙”這一規範名稱。
網絡擴展解釋
“連裙”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權威來源和文獻使用場景進行區分:
一、古代服飾含義(主流解釋)
根據《醒世姻緣傳》等古籍記載,連裙即“通裙”,是古代女性的一種服飾形制,其特點為:
- 由多幅布料縱向拼接而成,形成環繞式的裙裝結構。
- 穿着時搭配通袖衫等上衣,見于明清時期貴族女性的正式着裝,如第七回描寫珍哥穿着「白綾顧綉連裙」參加重要場合。
二、引申含義的特殊用法
提出該詞可作為形容詞,表示「連續不斷相繼出現」的抽象概念。但此用法未見于其他文獻佐證,可能屬于現代網絡語境下的衍生釋義,使用時應标注出處。
建議在學術或文學場景中優先采用第一種服飾釋義,若涉及現代比喻用法需注明來源差異。如需考證成語屬性,可進一步查閱《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
别人正在浏覽...
愛才好士八大胡同百谏圖杯盤狼籍臂閣筆資播流齒録愁勞寸飈大撓帝車堕睫附帶民事訴訟福堂供支官酒耗憊河星活命虎爪積德裕後急健潰濫冷炮冷汰曆莢嶺外羅酆山懋典梅兄面無慚色怕怯烹鶴平估芊芊親驩穹嶺桼政全職喪隕纔待哨長神鵝伸腿市怒塑料薄膜镗威貪強調整童叟玩讀往前維系文闱下層林象教小酒小畦邪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