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齒録的意思、齒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齒録的解釋

(1).收錄;錄用。《魏書·盧水胡沮渠蒙遜傳》:“前後奉表,貢使相望……未審津塗寇險,竟不仰達,為天朝高遠,未蒙齒録?” 宋 王安石 《辭赴阙狀》:“辠逆餘生,尚蒙齒録,非臣隕首所能報稱。” 康有為 《贈陳鎮南編修兄》詩:“落魄行路隅,誰肯加齒録?”

(2).科舉時代,彙刻同榜者姓名、年齡、籍貫、三代等的冊籍。也稱同年錄。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故一·試錄齒錄》:“科場試録齒録,其來已久。”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張鴻漸》:“月餘,孝廉偕一同榜歸,雲是 永平 張 姓,十八6*九少年也。 張 以鄉、譜俱同,暗中疑是其子;然邑中此姓良多,姑默之。至晚解裝,出齒録,急借披讀,真子也。”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齒録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齒録”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主要分為以下兩方面:

一、基本含義

  1. 收錄或錄用
    “齒録”最早指對他人的收錄或任用,常見于古代文獻。例如《魏書》中記載“以臣年小,不及齒錄”,即因年齡未被任用。宋代王安石《辭赴阙狀》也提到“尚蒙齒録”,表示被朝廷錄用。

  2. 科舉時代的“同年錄”
    在明清科舉制度中,“齒録”指代彙集同榜進士姓名、年齡、籍貫等信息的冊籍,亦稱“同年錄”。如清代蒲松齡《聊齋志異》提及通過“齒録”确認親屬關系,王士禛《池北偶談》也記載其曆史淵源。

二、其他解釋與擴展

三、使用場景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魏書》《池北偶談》等古籍原文,或參考權威辭書如漢典、查字典的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齒録》是一個漢字詞,意思是記錄牙齒的情況和變化。它由兩個部首組成,第一個部首是齒部,表示與牙齒有關;第二個部首是録部,表示記錄、記載。根據部首和筆畫,這個詞的拆分為:齒部2畫,録部16畫。 《齒録》這個詞來自于古代漢字。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保持不變。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但《齒録》的基本形态仍然是由齒和録兩個部首組成。 以下是《齒録》的例句: 1. 醫生用《齒録》記錄了我的牙齒情況。 2. 他的《齒録》詳細記載了每一顆牙齒的治療過程。 一些與《齒録》相關的組詞包括: 1. 牙齒 (yá chǐ) - 指人類和動物口腔中的硬質物質,常用于咀嚼和咬合食物。 2. 記錄 (jì lù) - 指将事件或信息做詳細的書面或電子化記錄。 近義詞: 牙齒記錄 (yá chǐ jì lù) 反義詞: 忘牙棄齒 (wàng yá qì chǐ) - 指忽視牙齒的健康,不加以保護和重視。 希望以上回答能滿足您的需求!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