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虧損疲憊。 宋 蘇轼 《乞增修弓箭社條約狀》之一:“然臣竊謂沿邊禁軍,緩急終不可用。何也,驕惰既久,膽力耗憊。”
“耗憊”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耗憊”指虧損疲憊,通常用來形容因長期消耗或過度勞累導緻的狀态。該詞由“耗”和“憊”組合而成:
該詞最早見于宋代蘇轼的《乞增修弓箭社條約狀》:
“然臣竊謂沿邊禁軍,緩急終不可用。何也?驕惰既久,膽力耗憊。”
(蘇轼在此批評邊境駐軍因長期懈怠而士氣低落、精力虧損)。
現代漢語中,“耗憊”使用頻率較低,多用于書面語境,常見于描述資源、體力或精神長期透支後的狀态。例如: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現代用法,可參考蘇轼文集或漢語詞典。
《耗憊》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為精神或體力消耗殆盡,非常疲勞或疲倦。
拆分部首和筆畫:
《耗》拆分為左右結構,左邊為“耒”部,右邊為“毛”部,總計6畫;
《憊》拆分為上下結構,上面為“心”部,下面為“貝”部,總計11畫。
來源:《耗》在古代也指耗費,損耗,用盡。《憊》則是指疲倦,疲勞。合在一起形成了《耗憊》,形容精神或體力達到了極限,非常疲倦。
繁體:耗憊(繁體字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無變化
例句:
1. 他工作很辛苦,熬夜加班導緻他每天晚上都感到耗憊不堪。
2. 長時間的訓練使得運動員感到耗憊,但他們依然堅持不懈。
組詞:
耗盡、消耗、勞累、勞頓、筋疲力盡、精疲力竭
近義詞:
疲倦、疲勞、疲憊、筋疲力竭、勞累
反義詞:
神采奕奕、精力充沛、旺盛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