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 靳東發 所繪古今谏诤百事的畫。 元 夏文彥 《圖繪寶鑒·宋》:“ 靳東發 字 茂遠 ,工畫人物。集古今諫諍百事以為圖,號‘百諫圖’。”
“百谏圖”是宋代畫家靳東發創作的一幅以曆史谏诤故事為主題的繪畫作品,具體解釋如下:
“百谏圖”指宋代畫家靳東發以古今谏诤事件為題材繪制的畫作,共收錄了百則勸谏事例。其名稱中的“谏”指臣子對君主的規勸,“百”則表明内容涵蓋廣泛。
元代夏文彥在《圖繪寶鑒》中提及此畫,說明其在藝術史中具有一定地位。不過,目前關于畫作的具體細節、流傳情況或現存版本均無明确記載。
“百谏圖”不僅是藝術作品,也反映了宋代士人對政治倫理的關注,通過藝術形式傳遞“以谏正君”的儒家思想。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圖繪寶鑒》《畫繼》等古籍,或查閱宋代藝術史相關研究。
《百谏圖》是一個成語,意為百次勸谏。它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别是“百”和“谏”。
部首:百字的部首是“白”,谏字的部首是“讠”。
筆畫:百字共有六畫,谏字共有六畫。
來源:《百谏圖》一詞最早出現在《後漢書·楊恽傳》中,形容官員多次反對錯誤政策并進谏于君主的情景。
繁體:《百谏圖》的繁體字為「百諫圖」。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但無論古代還是現代,百谏圖這個詞的意思和拼寫都保持一緻。
例句:他不顧個人安危,多次百谏圖,盡力為國家民族建言獻策。
組詞:百般谏言、百折不撓、圖謀。
近義詞:百般勸誡、百般規勸。
反義詞:一味附和、盲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