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梅花的雅稱。 宋 黃庭堅 《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枚欣然會心為之作詠》:“含香體素欲傾城,山礬是弟梅是兄。” 宋 楊萬裡 《燭下和雪折梅》詩:“梅兄衝雪來相見,雪片滿鬚仍滿面。” 元 戴良 等《對菊聯句》:“締芳笑蘭友,論雅傲梅兄。”
“梅兄”是漢語中對梅花的雅稱,常見于古典詩詞中,具有拟人化色彩。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梅兄”指代梅花,通過“兄”字賦予其人格化特征,體現文人雅士對梅花高潔品格的推崇。這一稱呼多見于宋代詩詞,常與自然意象結合,突出梅花淩寒傲雪的特性。
出處與示例
文學地位
該詞屬于古代文人“以物喻德”的典型表達,梅花因寒冬綻放的特性,常被象征堅貞、孤傲的品格,而“兄”字更強化了對其尊崇的情感。
相關術語
類似雅稱還有“梅妻”(林逋“梅妻鶴子”)、“暗香”(姜夔《暗香》)等,均通過拟人化或意象化手法賦予梅花獨特文化意涵。
《梅兄》是一個成語,它的意思是指朋友或兄弟關系中特别親近的關系。
《梅兄》這個詞可以拆分成兩個部分:梅(部首木)和兄(部首兄)。其中,梅的筆畫數為11畫,兄的筆畫數為7畫。
《梅兄》一詞最早出現在明代文學家于謙的《綠珠》中。在這部作品中,于謙用梅花來比喻一對情深義重的兄弟。從此,梅兄成為了指代親密兄弟的象征。
在繁體字中,《梅兄》的寫法是「梅兄」。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梅兄》的寫法也是「梅兄」。古人喜歡用梅花來喻義情深的兄弟關系,因此梅兄這個詞的寫法一直延續至今。
他們從小一起長大,情同手足,真可謂是真正的梅兄弟。
梅兄街、梅兄情、梅兄義、梅兄聯
情同手足、知己好友、義薄雲天、形影不離
水火不容、勢不兩立、針鋒相對、水陸不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