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支的意思、供支的詳細解釋
供支的解釋
供給支應;供應物資。 清 昭槤 《嘯亭雜錄·緬甸歸誠本末》:“撥僱牛馬四千餘匹,委糧員 威遠 同知 張遐齡 、效力知州 徐名道 隨營供支。” 王闿運 《王兵備詩序》:“州縣承風,莫肯供支。”
詞語分解
- 供的解釋 供 ō 準備着東西給需要的人應用:供給(?)。供求。供應。供需。供銷。提供。供不應求。 求 供 ò 奉獻:供養。供獻。供奉。供佛。供職。 祭祀用的東西:供桌。供品。供果。上供。 被審問時在法庭上述說
- 支的解釋 支 ī 撐持,伸出,豎起:支撐。支援。體力不支。 受得住:樂不可支。 領款或付款:支付。 調度,指使:支使。支應。支着兒。 附屬于總體的一個部分:總支。支流。支離。 〔地支〕曆法中用的十二個字:子丑寅
網絡擴展解釋
“供支”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多個來源進行綜合解釋:
1.核心含義
“供支”指供給支應或供應物資,常用于描述為特定需求提供資源支持。例如:軍事行動中調配物資、機構間協作支援等。
2.發音與詞性
- 拼音:一般讀作gòng zhī(部分來源标注為多音字,但多數語境下為四聲)。
- 詞性:動詞,多用于正式或曆史文獻中。
3.用法舉例
- 曆史用例:清代文獻記載如“撥雇牛馬四千餘匹,委糧員隨營供支”(《嘯亭雜錄》),指為軍隊調配後勤物資。
- 現代用例:如國際組織“通過項目供支成員國糧食生産”(糧農組織案例)。
4.語境特點
- 適用場景:常見于行政、軍事或協作場景,強調有組織地提供資源。
- 近義詞:供應、支應、供給;反義詞:索取、消耗。
5.注意事項
- 語體色彩:現代使用較少,多見于書面或特定領域(如曆史、政策文件)。
- 發音辨析:若需區分多音,需結合具體語境(如“供”作“提供”時讀四聲,作“供奉”時讀一聲)。
如需進一步了解文獻中的具體用例(如清代州縣供支制度),可參考曆史研究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詞義解釋:
《供支》是一個常用的短語,意思是供應和支援,通常指提供必要的物資和支持。這個詞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經常使用。
拆分部首和筆畫:
《供支》的部首是“人字旁”和“支字旁”,分别由5和4個筆畫組成。
來源:
《供支》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演變。其中,“供”字最早的含義是指宗廟祭祀中捧上供品,後來引申為提供、供應的意思;“支”字最早的含義是支撐、支持,後來引申為支援的意思。兩個字合并在一起,形成了現在的詞語《供支》。
繁體:
《供支》的繁體字為「供支」。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早期的「供」字常以「公」的形态書寫,而後演變為現在的形态;而「支」字則保持了比較穩定的形态,沒有大的變化。
例句:
1. 他們向災區居民提供了大量的物資供支。
2. 整個團隊齊心協力,相互之間予以供支。
組詞:
供應、支援、供給、支持、供物
近義詞:
提供、協助、支撐、援助、供養
反義詞:
需求、違抗、抵制、不支持、抗拒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