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教的意思、象教的詳細解釋
象教的解釋
釋迦牟尼 離世,諸大弟子想慕不已,刻木為佛.以形象教人,故稱佛教為象教。 南朝 梁 元帝 《内典碑銘集林序》:“象教東流,化行南國。” 唐 王維 《工部楊尚書夫人墓志銘》:“男以無雙令德,降帝子于鳳樓;女則第一解空,歸法王之象教。” 宋 陳師道 《遊鵲山院》詩:“頓懾塵緣盡,方知象教尊。” ********* 《吾人最後之覺悟》:“ 魏 晉 以還,象教流入,朝野士夫,略開導見。”
詞語分解
- 象的解釋 象 à 哺乳動物,是地球上最大的動物,多産在印度、非洲等熱帶地區,門牙極長,可用于雕刻成器皿或藝術品:象牙。象牙寶塔(喻脫離群衆和生活的文學家、藝術家的小天地)。 形狀,樣子:形象。景象。氣象。現象。
- 教的解釋 教 à 指導,訓誨:教習。教頭。教正。教師。教導。管教。請教。教學相長。因材施教。 使,令:風能教船走。 指“宗教”:教士。教主。教皇。教堂。 姓。 學 教 ā 傳授:教課。你教給我做。 學 筆畫
專業解析
象教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詞語,其含義可從字源、佛教術語及文化延伸三個層面理解:
-
字源本義與核心概念:
- “象”:本義指大象,引申為形象、現象、象征、模拟。《周易·系辭上》有“在天成象,在地成形”之說,強調“象”是可見的表征或符號。
- “教”:指教化、教導、宗教。
- “象教” 的字面含義可理解為“以形象為教” 或“通過形象來施行教化”。其核心在于強調借助具體的、可見的形象(而非純粹抽象的義理)來傳達思想、進行教育或傳播宗教信仰。
-
佛教術語釋義(核心義項):
- 在佛教語境中,“象教”是“像教” 的同義詞或緊密關聯詞。它特指佛教借助佛像、佛畫、佛寺、佛塔、經變畫、石窟造像等視覺藝術形式來傳播佛法、教化衆生的一種方式。
- 佛教認為,在佛陀涅槃後,佛法經曆了“正法”(教、行、證具全)、“像法”(僅有教、行,證者稀少)、“末法”(僅有教,行證皆無)三個時期。“像法”時期得名,即因這一時期佛法主要依靠佛像等形象化的手段得以存續和弘揚,“像教”或“象教”便由此而來,意指以形象化手段(佛像等)為特征的佛教傳播與教化階段或方式。
- 南朝梁元帝蕭繹《内典碑銘集林序》中提到:“象教東流,化行南國。” 明确指出了佛教(象教)傳入中國并在南方傳播的曆史。唐代杜甫《同諸公登慈恩寺塔》詩雲:“方知象教力,足可追冥搜。” 贊歎了佛教(象教)藝術的宏偉及其啟迪人心的力量。
- 因此,“象教”在佛教領域的詳細意思是指:佛教(尤指“像法”時期)依賴并運用佛像、寺院建築、壁畫雕塑等具體可感的視覺形象和物質載體來闡釋教義、感化信徒、傳播信仰的宗教實踐與教化體系。 它突出了佛教藝術在宗教傳播中的核心作用。
-
文化延伸與象征意義:
- 更廣義上,“象教”的概念可以延伸到其他宗教或文化領域,指代任何通過塑造形象、建造象征性場所(如廟宇、教堂、紀念碑)或利用視覺符號來進行精神引導、道德教化、文化傳承的行為或體系。
- 它象征着人類文化中“以形載道” 的普遍現象,即通過具象化的形式來表達和傳遞抽象的思想、情感和價值觀。
“象教”一詞的核心含義源于佛教,指以佛像等視覺形象為主要手段來傳播佛法、教化衆生的佛教形式(即“像教”)。其字源體現了“以形象為教”的普遍理念,在文化層面則象征着借助具象形式傳達抽象精神内涵的教化方式。其曆史與佛教在中國的傳播、特别是輝煌的佛教藝術(如敦煌莫高窟、雲岡石窟、龍門石窟等)緊密相連。
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電子版) “象教”詞條釋義: https://www.hanyudacidian.cn/ciyu/象教 (釋義主要依據此權威詞典)
- 丁福保《佛學大辭典》(線上版) “像教”詞條釋義(與“象教”互通): https://www.fodian.net/zxcd/ (提供佛教術語的專業解釋)
- 敦煌研究院官網 - 敦煌藝術簡介: https://www.dha.ac.cn/ (作為“象教”具體體現的世界文化遺産實例)
網絡擴展解釋
“象教”是漢語中與佛教相關的特定稱謂,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詳細解析:
1.詞義來源
“象教”一詞源于佛教傳播方式,特指通過佛像、雕刻等形象化手段進行教義傳播。根據的記載,釋迦牟尼涅槃後,弟子因思念而刻木為佛,以具體形象教化信衆,故稱佛教為“象教”,即“以形象教人”的宗教。
2.曆史背景與文獻用例
- 南朝時期:梁元帝在《内典碑銘集林序》中提及“象教東流,化行南國”,表明佛教通過形象化方式傳入中國并傳播()。
- 唐代:王維的墓志銘中記載“歸法王之象教”,将佛教與“象教”直接關聯()。
- 清代實例:内蒙古庫倫旗的興源寺、福緣寺、象教寺并稱“三大寺”,是政教合一的曆史見證()。
3.文化内涵
“象教”強調佛教借助視覺藝術(如佛像、壁畫)傳遞教義,區别于純文字或口傳形式。這種傳播方式使佛教更易被大衆接受,也促進了宗教藝術的發展()。
4.現代解釋
現代學者如陳獨秀在讨論文化融合時,曾以“象教”為例,指代佛教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
5.與其他概念的關聯
- 反義詞:與強調抽象教義的“法教”相對。
- 近義詞:佛門、釋教等,但“象教”更突出形象化特征。
提示:若需了解具體詩詞、寺廟案例或曆史文獻原文,可參考(南朝至唐代用例)或(清代寺廟實例)。
别人正在浏覽...
八風台拔戟成一隊半班搬家摽賣碧翁翁布劃步量愁煞春濑楚芝代銷蛋清大洋盆地點绛唇钿扇對蝦鵝黃厄閏釩鋼福厘副爺豪大核武器交白卷交戰國脊封佶栗勁風僦邸擊鐘鞠衣寬言林下高風麗億陸軍門檻末尾三稍牛鼎烹雞泡貨匹豎期集綦繡圈牢曲議入谒省員神足司籍碎花貪鄙田表頭甲外孫女圍巾委隨未知萬一吳回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