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裙的意思、连裙的详细解释
连裙的解释
即通裙。《醒世姻缘传》第七回:“ 珍哥 下了轿,穿着大红通袖衫儿、白綾顾綉连裙,满头珠翠,走到中庭。”参见“ 通裙 ”。
词语分解
- 连的解释 连 (連) á 相接:连日。连夜。连年。连亘(接连不断)。连襟(姐妹的丈夫之间的亲戚关系)。连载。连缀。连理。烽火连天。连篇累(噄 )牍。 带,加上:连带。连坐(一个人犯法,他的家属、亲族、邻居连带受
- 裙的解释 裙 ú 一种围在腰以下的服装:裙子。裙钗。筒裙。连衣裙。百褶裙。 像裙子的东西:墙裙。鳖裙。裙礁(海岸边的珊瑚礁)。 笔画数:; 部首:衤;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连裙"是现代汉语中一个相对口语化的服饰类词汇,其核心含义与标准词“连衣裙”一致,指一种上衣与裙子相连、形成完整一体的女式服装。
详细解释如下:
-
词义构成与核心含义:
- “连”:表示连接、结合、不间断的意思。
- “裙”:指覆盖下半身的服装,即裙子。
- “连裙”:顾名思义,即“连接在一起的裙子”,特指将上身的衣片(或部分)与下身的裙片(或部分)在腰部或腰部以上位置缝合或编织成一个整体的服装。它省去了上衣和下装的分界,形成一件式的穿着效果。来源:基于汉语构词法及服饰常识。
-
与“连衣裙”的关系:
- “连裙”本质上是“连衣裙”的口语化、非正式或地域性(如某些方言区)的简化说法。两者所指的服装类型完全相同。
- 在正式语境、书面语以及权威词典中,“连衣裙”是标准且唯一的规范词条。“连裙”的使用多见于日常口语交流或非正式文本。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 收录“连衣裙”词条,未单独收录“连裙”。
-
服饰特征与分类:
- 连裙(连衣裙)的主要特征是一件式设计(One-piece)。
- 其款式极其多样,可根据长度(迷你裙、及膝裙、中长裙、长裙)、腰线位置(高腰、中腰、低腰)、领型(圆领、V领、方领、一字领等)、袖型(无袖、短袖、长袖等)、廓形(A字型、H型、X型、修身型等)以及面料、风格(休闲、通勤、礼服等)进行无限变化。来源:潘健华著《女装结构设计》,东华大学出版社。
-
历史与文化背景:
- 连衣裙的概念在东西方服饰史上都有悠久渊源。现代意义上的连衣裙(Dress)在西方经历了从复杂到简约的演变,是女性日常穿着和正式场合的重要选择。
- 在中国,连衣裙作为一种现代女装形式,其普及与20世纪以来的社会变革和服饰现代化进程密切相关。“连裙”作为其俗称,也反映了语言在描述日常事物时的简化趋势。来源:袁仄, 胡月著《百年衣裳:20世纪中国服装流变》,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连裙”即指“连衣裙”,是一种上衣与裙子相连、形成一件式结构的女装。它是“连衣裙”一词在口语或非正式场合中的简化表达形式。在权威汉语词典和正式文本中,应使用“连衣裙”这一规范名称。
网络扩展解释
“连裙”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解释,需结合权威来源和文献使用场景进行区分:
一、古代服饰含义(主流解释)
根据《醒世姻缘传》等古籍记载,连裙即“通裙”,是古代女性的一种服饰形制,其特点为:
- 由多幅布料纵向拼接而成,形成环绕式的裙装结构。
- 穿着时搭配通袖衫等上衣,见于明清时期贵族女性的正式着装,如第七回描写珍哥穿着「白綾顾綉连裙」参加重要场合。
二、引申含义的特殊用法
提出该词可作为形容词,表示「连续不断相继出现」的抽象概念。但此用法未见于其他文献佐证,可能属于现代网络语境下的衍生释义,使用时应标注出处。
建议在学术或文学场景中优先采用第一种服饰释义,若涉及现代比喻用法需注明来源差异。如需考证成语属性,可进一步查阅《汉语大词典》等权威辞书。
别人正在浏览...
倍称比萨饼柴辑长天老日巢倾卵破称功杵搏石璀璀村居单摆點絳唇阇婆非鄙浮沤钉浮淫鼓舞伎贺监侯卫惶惶不安荒唐无稽轘磔伽利略落体实验简旨郊祼急彪各邦疾厄矜束进种善羣九曲九容居贿橘子汁康庄廉隅细谨灵鼇伦彝吕蒙弭檝名川模搨碾玉作朴硝諐殃恰意清歌轻齎银三灵鲨皮是事水战死生交死生契阔繐帏龆岁铁页子挽代违恋文氓相吵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