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鎌利”。1.如鐮刀般鋒利。 漢 嚴遵 《道德指歸論·至柔》:“有形鎌利,不入無理。”
(2).以比喻筆鋒。 宋 黃庭堅 《題歐率更書》:“比來士大夫學此書,好作芒角鎌利。”
“鐮利”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三個方面解析:
字形與基本義
該詞亦寫作“鎌利”,本義指如鐮刀般鋒利,常用于形容器物或兵器的銳利程度。例如漢代嚴遵在《道德指歸論·至柔》中提到:“有形鎌利,不入無理”,強調鋒利之物難以穿透無形之理。
比喻義:筆鋒的銳利
宋代黃庭堅在書法評論中将其引申為筆鋒的剛勁與鋒芒。他在《題歐率更書》中批評當時士大夫學書法的弊病:“好作芒角鎌利”,指刻意追求筆畫尖銳而失去自然韻味。
構詞與網絡釋義
現代漢語中,“鐮利”極少使用,網絡釋義多沿襲古籍解釋,強調其“鋒利”的核心含義,并注明該詞屬于古漢語詞彙。
總結
“鐮利”主要用于古代文獻,既可指物理層面的鋒利(如鐮刀),也可比喻筆觸或文字的銳利感。現代語境中已不常見,需結合具體文獻理解。
《鐮利》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用來形容某種工具或方式的優點和特長。
《鐮利》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钅」,表示與金屬有關,右邊是「䒑」,表示與刀劍有關。由于它是一個複合詞,所以可以拆分成七個筆畫。
《鐮利》一詞的來源比較明顯,「鐮」是一種農具,用于收割谷物,而「利」表示具有好處或優點。所以,《鐮利》通常用來形容農民選擇工具或方式時的智慧和得當。
《鐮利》在繁體中的寫法為「鐮利」。
古代《鐮利》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其中「钅」通常被寫作「金」,而「䒑」則被寫作「刄」。
農民選擇使用鐮刀來收割莊稼是非常明智的,因為這種工具在長久的實踐中被證明具有鐮利。
組詞:
- 鐮刀:指農民用來收割谷物的工具
- 利刃:表示刀劍鋒利
- 鈍:與「利」相對,指刀劍不鋒利或沒能力切割事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