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要牢記的話寫在紳帶上。後亦稱牢記他人的話為書紳。語本《論語·衛靈公》:“ 子張 書諸紳。” 邢昺 疏:“紳,大帶也。 子張 以 孔子 之言書之紳帶,意其佩服無忽忘也。” 晉 孫綽 《答許詢》詩之九:“且戢讜言,永以書紳。” 宋 文瑩 《玉壺清話》卷四:“﹝ 王禹偁 ﹞嘗侍宴 瓊林 , 太宗 獨召至禦榻,面誡之曰:‘卿聰明,文章在 有唐 不下 韓 柳 之列,但剛不容物,人多沮卿,使朕難庇。’ 禹偁 泣拜,書紳而謝。” ********* 《神話與詩·文學的曆史動向》:“以上兩個曆史的教訓,是值得我們的新詩人書紳的。”
“書紳”是一個源自古代漢語的詞語,其含義和背景可通過以下方面解釋:
“書紳”指将重要的話寫在紳帶(古代士大夫束腰的大帶)上,以便牢記。後引申為對他人的教誨或言論表示重視并銘記于心。
源自《論語·衛靈公》中子張的故事:孔子弟子子張将孔子的教誨寫在衣帶上,以示時刻不忘(“子張書諸紳”)。邢昺注解稱,此舉是“佩服無忽忘”的體現,即通過隨身記錄來強化記憶。
“書紳”既是一個具體行為(記錄于紳帶),也是一種文化象征(對知識的敬畏與傳承)。其核心意義在于強調對重要言論的重視與實踐,兼具實用與精神層面的雙重内涵。
《書紳》是一個漢字詞語,用來形容讀書文雅、有學問的紳士。這個詞常常用來贊揚一個人的文化素養和學術造詣。
《書紳》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的“書”字的部首是“言”,右邊的“紳”字的部首是“纟”。它共有12個筆畫。
《書紳》這個詞最早出現在《紅樓夢》這部中國古代經典小說中。在小說中,賈母對賈蓉說:“那裡有兩個書紳在那裡,拿過來。” 此後,這個詞逐漸流傳開來,用來形容有學問的人。
《書紳》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書紳」。
在古時候,寫《書紳》這個詞的時候,用的是篆書和隸書的字體。篆書是古代印章上的字體,較為方正剛勁;隸書是古代官府文書等正式場合使用的字體,筆畫較為簡潔。這兩種字體後來逐漸演變為現代字體。
他是一位真正的書紳,他的讀書品味非常高雅。
文紳、書香紳士、紳士風範
書生、文士、文豪、文化人
文盲、無知、愚昧、沒有修養的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