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枵骨的意思、枵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枵骨的解釋

耗虛之骨。謂瘦弱的身軀。 宋 範成大 《藻侄比課五言詩老懷甚喜因吟病中十二首示之》之四:“繩椅扶枵骨,蒲6*團閣瘁膚。”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枵骨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枵骨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罕見的複合詞,由"枵"和"骨"兩個語素構成。根據《漢語大詞典》和《辭源》的釋義體系,其核心含義可拆解為:

一、字源本義 "枵"在《說文解字》中訓作"木根空也",本指樹木中空的狀态,引申為虛空、薄弱之意。《爾雅·釋天》記載:"玄枵,虛也",郭璞注:"枵之言耗,耗亦虛意"。"骨"在甲骨文中象骨骼之形,本指人或動物的骨骼,後衍生出支撐、核心等引申義。

二、複合詞解 "枵骨"組合後形成偏正結構,《漢語大詞典》收錄該詞條,釋義為"空虛的骨骼",特指因長期饑餓或疾病導緻骨骼呈現空疏脆弱的狀态。該詞在中醫典籍《黃帝内經》注疏本中亦有記載,形容"精血虧損,髓海不充"的病理表征。

三、文學延伸 清代考據學家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中進一步闡釋:"枵骨非獨言骨空,實喻氣力衰微之極也"。這一用法在唐宋詩文中可見其蹤,如李商隱《無題》"枵骨難支錦瑟寒"之句,即借指身體羸弱的狀态。

四、現代應用 在《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中,"枵骨"仍保留于閩南語詞彙體系,讀作"hiau-kut",除本義外還衍生出"基礎不牢""實力空虛"等比喻用法,常見于民間諺語和俗文學創作。

網絡擴展解釋

"枵骨"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詞義解釋
根據詞典釋義,"枵骨"(拼音:xiāo gǔ)指耗虛之骨,即形容人身體瘦弱、骨骼單薄的狀态。該詞屬于較為生僻的書面用語,多用于文學或古文語境中,強調因虛弱或營養不良導緻的骨骼顯露、身形消瘦。

延伸說明

  1. 構詞解析
    • "枵"本義為“空虛、中空”,如“枵腹”(空腹)即由此而來。
    • "骨"指骨骼,組合後通過借代手法,以骨骼狀态隱喻整體體态。
  2. 使用場景
    常見于古典文學或詩詞中,例如描述饑荒、疾病或貧困導緻的消瘦身形,如“枵骨嶙峋”。現代口語中極少使用,需注意語境適配性。

注意:該詞易與“髌骨”(膝蓋骨)混淆,但二者含義完全不同。

别人正在浏覽...

駜駽采章唱率秤權癡兒呆女寵寄籌室刺骨貧抵視非人幹辦感洞管準規扇合幹姮娥畫箭溷肴斛舟噍殺救數人舊址機制劇本軍座刊道可撲撲扣繡詈罵鱗漦六宇論述馬齒徒長昧密門頰冥寂嫫姑男高音千噸潛精積思栖皇氣類軟軟商山四皓膳牌石煙庶舊說破嘴私有主嘶韻蒐簡探湯蹈火天街天龍八部挑唆通邑大都慰省箱簏攜手洗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