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狂的意思、楚狂的詳細解釋
楚狂的解釋
《論語·微子》:“ 楚 狂 接輿 歌而過 孔子 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 邢昺 疏:“ 接輿 , 楚 人,姓 陸 名 通 ,字 接輿 也。 昭王 時,政令無常,乃披髮佯狂不仕,時人謂之 楚 狂也。”後常用為典,亦用為狂士的通稱。 唐 韓愈 《芍藥歌》:“花前醉倒歌者誰? 楚 狂小子 韓退之 。” 清 顧炎武 《谒夷齊廟》詩:“ 楚 狂歌鳳衰,荷蕢譏擊磬。” 清 曹寅 《送程正路之黃陂》詩:“舉轡 黃州 近,全身問 楚 狂。”亦作“ 楚狂人 ”、“ 楚狂士 ”、“ 楚狂子 ”。 唐 李白 《廬山謠寄盧侍禦虛舟》詩:“我本 楚 狂人,鳳歌笑 孔丘 。” 宋 蘇轼 《夢中作寄朱行中》詩:“哀哉 楚 狂士,抱璞號空山。” 宋 辛棄疾 《賀新郎》詞:“顧青山,與我何如耳,歌且和, 楚 狂子。”
詞語分解
- 楚的解釋 楚 ǔ 落葉灌木,鮮葉可入藥。枝幹堅勁,可以做杖。亦稱“牡荊”。 古代的刑杖,或學校撲責學生的小杖:捶楚。夏楚。楚掠(拷打)。楚撻(拷打)。 中國春秋時國名:楚天(楚地的天空。因楚在南方,亦泛指南方天
- 狂的解釋 狂 á 本稱狗發瘋,後亦指人精神失常:狂犬。瘋狂。癫狂。發狂。狂人。 縱情任性或放蕩驕恣的态度:輕狂。狂妄(極端自高自大)。狂吠(狗狂叫,借指瘋狂的叫嚣)。狂亂。狂野。狂躁。狂恣。狂草(草書的一種,風
網絡擴展解釋
“楚狂”是中國古代文化中的一個典故性詞彙,其含義和背景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一、詞源與曆史背景
“楚狂”最初特指春秋時期楚國隱士陸通(字接輿)。據《論語·微子》記載,接輿因不滿楚昭王時期的混亂朝政,佯裝瘋癫拒絕出仕,被時人稱為“楚狂”。他曾在孔子周遊列國時,以“鳳歌”勸誡孔子放棄從政(“鳳兮鳳兮!何德之衰?”)。
二、詞義演變
- 本義:專指陸通這類佯狂避世的隱士,表達對亂世的不滿與疏離。
- 引申義:後泛指狂放不羁、特立獨行之人,如唐代李白自稱“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韓愈亦在詩中自喻“楚狂小子”。
三、文化内涵
- 批判性:常用于暗諷政治腐敗或表達不合作态度,如接輿以狂态警示孔子“今之從政者殆而”。
- 自由精神:象征超脫世俗禮法、追求個性解放的形象,成為文人表達叛逆與灑脫的經典意象。
四、使用場景
多出現于詩詞、典故中,如顧炎武“楚狂歌鳳衰,荷蕢譏擊磬”,現代則用于形容行為狂放或思想不羁者,但需注意語境是否含貶義(如批評傲慢自大時)。
網絡擴展解釋二
楚狂這個詞的意思是指楚國的人放蕩不羁、性格狂傲的表現。現在拆分楚狂這個詞的部首是楚字的“田”和“缶”,楚字的田部表示土地,缶部表示酒器。楚狂的筆畫共有11畫。
楚狂一詞來源于中國曆史上的楚國,楚國是戰國時期的七大國之一,楚國的人以其開放豪放的性格而著名。楚狂的意思也隨着楚國的曆史而被賦予了放肆、自由奔放的特性。
楚狂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都是“楚狂”。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楚狂的字形可能會有些許變化,但基本保持了“楚狂”的拼寫。
一些例句中可以使用楚狂這個詞,例如:“他的性格像楚狂一樣,不受拘束,勇于表達自己。”這句話表達了楚狂的性格特點,即放蕩不羁、敢于展示自己的特質。
在組詞方面,可以使用楚狂來形容人的性格,例如楚狂的少年、楚狂的豪氣等等。
與楚狂近義的詞語包括豪放、灑脫、放肆等,這些詞語都可以用來形容性格開放、不受拘束的人。
與楚狂相對的反義詞可以有拘謹、保守、規矩等,這些詞語則表示性格較為嚴謹、受限制的人。
總之,楚狂這個詞源于楚國的曆史,表示性格放蕩不羁、自由奔放的特性。拆分部首為楚字的田和缶,筆畫為11畫。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有所變化,但基本保持為“楚狂”。可以用于例句、組詞和近義詞、反義詞的使用中。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