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涖政的意思、涖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涖政的解釋

臨朝治理政事。《詩·大雅·公劉序》:“ 成王 将涖政,戒以民事,美 公劉 之厚於民,而獻是詩也。” 三國 魏 曹髦 《以司馬師為相國進號大都督诏》:“ 齊王 涖政,不迪率典。”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涖政(lì zhèng)是漢語中的一個書面用語,其核心含義指君主或官員親自到職處理政務。以下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涖”是“莅”的異體字,意為“到”、“臨”。“政”指政務、政事。“涖政”合起來即指親臨職位治理政事,強調統治者或官員親自到位履行管理職責的行為。

  2. 詞源與構成

    該詞由動詞“涖/莅”(表示到達、莅臨)與名詞“政”(指國家或地方的管理事務)組合而成,屬于動賓結構。其使用帶有莊重、正式的書面語色彩,常見于古代文獻或描述重要政治場合。

  3. 具體用法與語境

    • 指君主即位或親政:如“新君涖政”指新皇帝登基開始親自處理國事。
    • 指官員到任履職:如“刺史涖政一方”指地方長官到所轄地區上任并管理事務。
    • 強調親自參與:核心在于強調主體(君主或官員)親自到達其職位所在,并實際主持、決策和處理各項政務,而非委托他人。
  4. 同義詞與關聯詞

    • 莅任/到任:指官員到達任職地點開始工作。
    • 視事:指官員到職辦公。
    • 親政:特指幼年繼位的皇帝成年後親自執政。
    • **“涖政”與上述詞相比,更側重“到達”與“開始處理政務”的結合,且書面語色彩最濃。

權威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涖政”(也寫作“莅政”)是古代漢語中的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含義
指掌管政事或臨朝治理政事,多用于描述君主、官員到任後處理政務的行為。


詳細解釋

  1. 曆史出處

    • 源自《詩經·大雅·公劉序》中“成王将涖政”,意為周成王即将臨朝處理政務。
    • 三國時期曹髦在《以司馬師為相國進號大都督诏》中寫道“齊王涖政,不迪率典”,指齊王司馬攸治理朝政不遵循法典。
  2. 用法與語境

    • 強調親自到任并行使職權,如帝王登基、官員赴任後開始管理事務。
    • 與“宂政”(腐敗混亂的政局)、“鹾政”(鹽務或腐敗現象)等詞不同,“涖政”更側重治理行為本身。

總結
“涖政”多用于古代文獻,現代使用較少,需注意“涖”與“莅”為通假字,讀音均為lì zhèng。

别人正在浏覽...

八叉班姬邊約粃粺不倒不妨長念卻慮怆心打撐單乘當災點厾短褐不完趸批方道浮危哥本哈根購問棺郭海漕黑地黃頭女真環佩誨約火上加油翦亂潔清自矢結轶金吾子機長窭數科首可着孔釋孔宣父饋赆力役緑醪麻将銘心刻骨敏叡磨揩惱悶泥像偶坐屏擲錢桌青闱賞不逾時上急賞擢蛇鼠石岩疏薄堂軸天師艾推下無眹夏蟲疑冰孝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