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傷心。 明 宋濂 《<味梅齋稾>序》:“每一思之,不禁俛首愴心,而繼之以歎息也。”
“怆心”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歸納如下:
基本含義
指内心極度悲傷、痛苦的情感,常用于形容人在遭遇重大打擊(如失去親人、面臨困境)時難以言表的悲痛情緒。
使用場景
多用于文學或書面語境,例如詩歌中通過自然景象的壯闊反襯人物内心的孤苦與凄怆。如提到詩人以“遼闊的平野、浩蕩的大江”等意象,突出“颠連無靠的凄怆心情”。
文學引用
明代宋濂在《<味梅齋稾>序》中寫道:“每一思之,不禁俛首愴心,而繼之以歎息也。”此句通過“怆心”直接表達回憶往事時的深切哀傷。
發音與結構
拼音為chuàng xīn,由“怆”(悲傷)和“心”(情感核心)組成,強調情感的内化與深刻性。
近義詞與延伸
近義詞包括“悲痛”“凄怆”,但“怆心”更側重内心深層的痛苦,而非外露的哀傷。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學作品中的用法或曆史演變,可參考《漢語辭海》等工具書(來源、5)。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