誨約的意思、誨約的詳細解釋
誨約的解釋
教以應該遵守的事項。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義6*解一·慧遠》:“乃分張徒衆,各隨所之,臨路,諸長德皆被誨約, 遠 不蒙一言。”
詞語分解
- 誨的解釋 誨 (誨) ì 教導,明示:教誨。誨人不倦。 筆畫數:; 部首:讠; 筆順編號:
- 約的解釋 約 (約) ē 繩子。 拘束,限制:約束。約法。制約。約定俗成。 共同議定的要遵守的條款:立約。條約。契約。 事先說定:約見。約會。 邀請:約請。約集。 節儉:節約。儉約。 簡要,簡單:由博返約。簡約。 大略:約計。約莫。約略。 算術上指用公因數去除分子和分母使分數簡化:約分。 約 (約) ā 用秤稱:約約。約一下。 筆畫數:; 部首:纟; 筆順編號: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誨約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誨約”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huì yuē,其核心含義是教導并告誡他人遵守應盡的事項或規範。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 詞義:指通過教誨和告誡,引導他人遵循特定規則或約定。常用于強調對行為準則的教導。
- 結構:由“誨”(教導)和“約”(約束、約定)組成,體現“教導+規範”的雙重含義。
出處與用法
- 文獻記載:
最早見于南朝梁代慧皎的《高僧傳·義解一·慧遠》,原文為:“臨路,諸長德皆被誨約,遠不蒙一言。” 此處指高僧對弟子臨行前的教導與告誡。
- 使用場景:
- 古代多用于師長對晚輩、高僧對弟子的規範教導。
- 現代可延伸至教育、家庭或職場中,表示通過勸誡引導他人遵守規則。
相關擴展
- 近義詞:教誨、訓誡、規約。
- 反義詞:縱容、放任。
- 注意: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在文言或學術語境中。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具體用法,可參考《高僧傳》原文或相關語言學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誨約的意思
《誨約》是一個漢語詞語,表達了教導和約束的意思。它可以指引人們以正确的方式行事,并遵守道德準則。
部首和筆畫
《誨約》的部首是言(yan2),它具有14個筆畫。
來源
《誨約》一詞來源于古代的漢語。其中,誨指教誨、教導,約指規約、約束。這個詞的出現幫助人們理解正确的行為準則,并明确社會規範。
繁體字
《誨約》的繁體字是「誨約」。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詞語《誨約》的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它的古代寫法是「誨約」。
例句
1. 作為父母,我們應該用正确的方式誨約孩子,教導他們遵守社會規範。
2. 道德倫理課教給學生們如何誨約自己的行為,以及如何尊重他人。
3. 社會的穩定離不開人們内心的誨約,每個人都應該明白自己的責任。
組詞
教誨、遵約、自律、守約、誨人不倦、約束等。
近義詞
教導、引導、教誨、規勸、熏陶等。
反義詞
縱容、放任、違約、違背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