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 西漢 女文學家 班倢伃 。名不詳。 成帝 時被選入宮,立為倢伃。後為 趙飛燕 所谮,退處東宮,作賦自傷。 成帝 去世後,充奉園陵。 南朝 陳 徐陵 《谏仁山深法師罷道書》:“ 洛川 神女,尚復不惑 東阿 ;世上 班姬 ,何關君事。” 唐 劉駕 《皎皎詞》:“ 班姬 入後宮, 飛燕 舞東風。” 明 高啟 《秋風引》:“入 班姬 之永巷,過 襄王 之高臺。” 清 朱受新 《流螢詞》:“莫入 班姬 金閣裡,恐隨團扇落秋風。”
(2).指 班昭 。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诏策》:“ 班姬 《女戒》,足稱母師也。” 唐 張說 《唐西台刺史徐府君碑》:“ 班姬 父兄,文雄 漢 室; 左思 女弟,詞蔚 晉 宮。” 清 秋瑾 《贈女弟子徐小淑和韻》:“麗句天生 謝道韞 ,史才入目 漢 班姬 。”
“班姬”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曆史文化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班姬”最初指西漢女文學家班倢伃(班婕妤),後也用于指東漢史學家班昭。該詞常用來形容才情出衆、德才兼備的女子。
班婕妤(西漢)
班昭(東漢)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作品或人物事迹,可參考《漢書·外戚傳》或《後漢書·列女傳》。
《班姬》這個詞是指中國古代傳說中的一位美麗、聰明的女子。它由兩個字組成,分别是“班”和“姬”。下面将詳細介紹這兩個字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以及關于《班姬》的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等内容。
“班”字的拆分部首是“王”,它的筆畫數是9畫。而“姬”字的拆分部首是“女”,它的筆畫數是8畫。
《班姬》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文化傳統和神話故事。相傳班姬是商朝的一位美女,她的美貌和智慧令人歎為觀止,深受人們的喜愛。許多詩歌、曲藝和戲劇作品中都有關于班姬的描寫和演繹。
《班姬》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基本相同,隻是字形稍有不同。繁體中的“班”字和“姬”字都有更多的筆畫和曲線,更加複雜和華麗。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與現代不同。具體到《班姬》這個詞,古代的寫法可能會有所變化。然而,由于缺乏确切的古代文獻記載,我們無法準确知道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如何。
下面是一個例句,以幫助更好理解《班姬》的意思:
他的美麗和聰明讓他成為了這個城市裡的一位班姬。
除此之外,亦可根據上述内容組詞、尋找近義詞和反義詞等。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