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班姬的意思、班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班姬的解釋

(1).指 西漢 女文學家 班倢伃 。名不詳。 成帝 時被選入宮,立為倢伃。後為 趙飛燕 所谮,退處東宮,作賦自傷。 成帝 去世後,充奉園陵。 南朝 陳 徐陵 《谏仁山深法師罷道書》:“ 洛川 神女,尚復不惑 東阿 ;世上 班姬 ,何關君事。” 唐 劉駕 《皎皎詞》:“ 班姬 入後宮, 飛燕 舞東風。” 明 高啟 《秋風引》:“入 班姬 之永巷,過 襄王 之高臺。” 清 朱受新 《流螢詞》:“莫入 班姬 金閣裡,恐隨團扇落秋風。”

(2).指 班昭 。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诏策》:“ 班姬 《女戒》,足稱母師也。” 唐 張說 《唐西台刺史徐府君碑》:“ 班姬 父兄,文雄 漢 室; 左思 女弟,詞蔚 晉 宮。” 清 秋瑾 《贈女弟子徐小淑和韻》:“麗句天生 謝道韞 ,史才入目 漢 班姬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班姬,又稱班婕妤,是中國古代文學與曆史文獻中具有特殊文化意涵的專稱,特指西漢時期著名女作家班婕妤。其名最早見于《漢書·外戚傳》,本名不詳,“婕妤”為漢成帝後宮妃嫔封號,因其才德出衆,後世常以“班姬”尊稱。

從詞義演變看,“班姬”一詞在漢語中逐漸成為“才女”“賢妃”的文化符號。《漢語大詞典》釋其為“漢代班況之女,班彪之姑,成帝時入宮為婕妤”,強調其出身儒學世家及文學貢獻。其生平事迹載于《漢書》,曾以《團扇歌》(又名《怨歌行》)借物抒懷,開創宮怨詩先河,該作品被南朝蕭統收錄于《文選》。

曆史評價方面,班姬被曆代文人視為女性德才兼備的典範。唐代李善注《文選》稱其“詞旨清捷,怨深文绮”,清代學者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亦評其作品“寄興微婉,得風人之旨”。現代學者考證認為,班婕妤的文學創作對六朝閨怨詩、唐代宮詞均有深遠影響,相關研究可見于《中國婦女文學史》等權威著作。

網絡擴展解釋

“班姬”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曆史文化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含義

“班姬”最初指西漢女文學家班倢伃(班婕妤),後也用于指東漢史學家班昭。該詞常用來形容才情出衆、德才兼備的女子。


曆史人物解析

  1. 班婕妤(西漢)

    • 身份:漢成帝妃子,著名才女,工詩善賦,以德行聞名。
    • 典故:
      • 辭辇之德:拒絕與漢成帝同乘辇車,以“聖賢之君皆有良臣在側”勸谏帝王,被太後贊為“今之樊姬”。
      • 團扇自喻:失寵後作《怨歌行》(又名《團扇詩》),以秋扇喻女子被棄,衍生典故“班姬團扇”。
  2. 班昭(東漢)

    • 身份:班彪之女、班固之妹,續寫《漢書》,參與政事,著有《女誡》。
    • 貢獻:東漢宮廷女師,號“曹大家”,其才學與德行成為後世典範。

文學與文化意義


延伸用法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作品或人物事迹,可參考《漢書·外戚傳》或《後漢書·列女傳》。

别人正在浏覽...

白雀白羲拜摺闆肋别隯别作良圖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步歲查覈乘堅伺隙誠令沉湎酒色出貢槌輪叢林打垮當待當頭對面颠耍釣文鈎底席抵消非時氛氣功德無量廣義相對論基礎跪膜紅女白婆化穆荒唐洄曲魂鑒踽偻鈞金軍令狀窭薮孔賈困屯邋邋爛熳略誘呂渭缪説髼頭赤腳劈腳跟氣泵請急搉易儒博山城善詳删要舌苔瑣行貪癡痌瘝宛潬小打小鬧枭俊禽敵稀裡嘩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