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疎薄”。1.疏遠淡薄。 漢 王充 《論衡·累害》:“友同心恩篤,異心疏薄。”《晉書·後妃傳下·荀豫章君》:“自以位卑,每懷怨望,為帝所譴,漸見疏薄。”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兄弟》:“娣姒之比兄弟,則疏薄矣。” 元 曾瑞 《一枝花·買笑》套曲:“憑溫柔,舉止特如法;論恩愛,疎薄卻有差。”
(2).粗糙簡單的飯食。《北齊書·彭城景思王浟傳》:“殿下唯飲此鄉水,未食此鄉食,聊獻疏薄。” 宋 葉適 《丁少詹墓志銘》:“常服補褐而食疏薄。”
(3).稀薄。《舊唐書·裴度傳》:“ 幽州 朱克融 執留賜春衣使 楊文瑞 ,奏稱衣段疏薄。”
(4).薄弱。 茅盾 《子夜》十五:“從這草棚區域的陰深處一個黑影子悄悄地爬出來,像偷食的小狗似的嗅着--要嗅出那警戒網的疏薄點。”
“疏薄”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而有所差異,以下是詳細解釋:
指人與人之間關系不親密或情感冷淡。例如:
形容食物粗劣或待客簡樸。例如:
多指物質密度低或質地不厚實。例如:
表示力量、基礎等不牢固。例如:
該詞既可描述人際關系、物質特性,也可引申為抽象概念的不足。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如古文中的“疏薄”多指情感疏遠,而近現代文學中更側重“薄弱”之意。更多例證可參考《漢典》《論衡》等古籍。
疏薄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關系、情感或态度的冷淡、冷漠或不密切。它指的是交往、接觸、倫理關系等的薄弱、淡漠、不緊密。
疏薄的部首分别是疒和艸,共有11個筆畫。
疏薄一詞的意思源自古代漢語,最早出現在《禮記·士冠禮》中。
疏薄的繁體字為「疎薄」。
在古時候,疏薄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由于沒有具體提到哪個古代時期的寫法,無法給出具體的答案。漢字的演變和變體衆多。
1. 她對那個陌生人對她的好意感到疏薄。
2. 在這個冷漠的社會裡,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變得越來越疏薄。
1. 疏漏:指過失、疏忽。例如:“他因為粗心疏漏而丢掉了機會。”
2. 薄情:指情感冷淡、無情。例如:“他對待感情總是薄情寡義。”
1. 冷落:指對人冷淡、不關注。例如:“她覺得自己在這個陌生的城市裡被冷落了。”
2. 疏離:指關系疏遠、不親密。例如:“他的短暫離開導緻他與朋友之間的關系變得疏離。”
1. 密切:指關系接近、緊密。例如:“這兩個好朋友的關系一直很密切。”
2. 熱絡:指關系熱絡、親近。例如:“他們之間的交往一直很熱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