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約的意思、邊約的詳細解釋
邊約的解釋
有關邊界雙方的條約或協議。 明 盧象昇 《覆議蔔夷市馬護塘疏》:“該鎮所據邊約,無非 哈 馬源來,護哨無虞,秋防事畢,程其所效之勞,始有此賞。”
詞語分解
- 邊的解釋 邊 (邊) ā 物體的周圍部分,外緣:邊緣。邊沿。 國家或地區交界處:邊疆。邊界。邊防。邊境。邊陲(邊境)。 幾何學上指夾成角或圍成多角形的直線:等邊三角形。 旁側,近旁:身邊。邊鋒。 方面:邊幹(刵
- 約的解釋 約 (約) ē 繩子。 拘束,限制:約束。約法。制約。約定俗成。 共同議定的要遵守的條款:立約。條約。契約。 事先說定:約見。約會。 邀請:約請。約集。 節儉:節約。儉約。 簡要,簡單:由博返約。簡約
網絡擴展解釋
“邊約”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進行解釋:
一、基本含義
邊約(拼音:biān yuē)指與邊界相關的雙方條約或協議。該詞由“邊”(邊界)和“約”(約定)組成,強調國家或地區間通過協商達成的邊界共識,以維護雙方利益及和平穩定。
二、詳細解釋
-
曆史文獻中的用例
明代盧象昇在《覆議蔔夷市馬護塘疏》中提到:“該鎮所據邊約,無非哈馬源來,護哨無虞……”,此處的“邊約”指明朝與邊疆部族籤訂的軍事及貿易協議,用于規範邊界管理和資源分配。
-
字義分解
- 邊:指物體的外緣、國家交界處(如“邊疆”“邊界”),或幾何圖形的線段(如“等邊三角形”)。
- 約:本義為繩子,引申為約束、約定(如“契約”“條約”)。
三、應用場景
“邊約”多用于古代或正式語境,涉及國家、地區間的邊界協商或軍事合作,現代使用較少。例如,曆史文獻中常見于描述中原王朝與邊疆民族的協議,或軍事防禦相關的條款。
四、補充說明
需要注意的是,“邊約”并非現代國際法術語,其含義更接近傳統語境下的雙邊約定,與當代“邊界協定”有相似性,但更具曆史色彩。
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文獻(如盧象昇原文),可參考曆史典籍或專業詞源解析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邊約這個詞是用來形容兩個人或團體之間達成的協議或約定。下面是對這個詞進行詳細解釋的各個方面:
部首:這個詞的部首是辶(辶),表示與行為、行動有關。
筆畫:邊約這個詞共有11個筆畫。
來源:邊約一詞的來源較為普遍,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字義的使用,用來描述兩個人或團體之間的買賣、合作或協議。
繁體:邊約在繁體字中的寫法保持不變,為「邊約」。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中,邊約這個詞的含義與現代相似,但其字形可能會有所不同。
例句:1. 他們之間達成了一項邊約,決定共同合作推進項目。2. 根據邊約的規定,雙方在某個時間之前必須完成任務。
組詞:邊約可以與其他詞組合形成不同的詞組,例如:邊界約定、邊境約束、協商邊約等。
近義詞:合約、協議、契約。
反義詞:違約、取消。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