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h-jong] 牌類娛樂用具,用竹子、骨頭或塑料制成的小長方塊,上面刻有花紋或字樣,每副136張
見“ 麻将牌 ”。
麻将是一種源自中國的傳統牌類遊戲,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多樣的玩法規則。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麻将牌通常由竹子、骨頭或塑料制成的小長方塊組成,每副牌數量因地區而異:北方多為136張,南方常增加“春夏秋冬、梅蘭竹菊”8張花牌,共144張。牌面分為三類基礎牌型:
麻将起源于中國,最早可追溯至明末清初的馬吊牌和紙牌遊戲,後逐漸演變為現代形式。它流行于全球華人文化圈,不同地區規則差異較大,例如廣東、台灣、日本等地均有獨特玩法。
麻将不僅是娛樂活動,還蘊含社交與益智功能。胡適曾稱其為“國戲”,體現了其在民間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但需注意適度娛樂,避免沉迷賭博。
如需了解具體規則或術語,可進一步查閱專業資料或地區性玩法說明。
麻将是一種流行的桌上遊戲,由四人參與。這個詞來源于中國的官話,也被用于日本和韓國等國家。
麻将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分别是“麻”和“将”。其中,麻的部首是“艹”,将的部首是“寸”。麻和将的總筆畫數分别是11和9。
麻将這個詞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國南北朝時期,被用來描述一種博弈遊戲。在明朝和清朝時期,麻将逐漸發展成為一種受歡迎的社交娛樂活動,而且在國内外都有着廣泛的影響。
繁體字“麻將”依然保留了詞義和發音的基本特征,隻是形狀稍有變化。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麻字的形狀與現代有所不同。将字則保持了較為一緻的形态。
1. 今天晚上我們一起打麻将吧。
2. 麻将是一種需要策略和運氣的遊戲。
組詞:麻将牌、麻将桌、麻将社、打麻将。
近義詞:麻雀、馬吊、宣和牌。
反義詞:圍棋、象棋、國際象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