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另日的意思、另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另日的解釋

他日,别的日子。 明 楊慎 《丹鉛續錄·另日》:“俗謂異日曰另日。” 清 翟灏 《通俗編·時序》:“《列子·周穆王》篇有‘别日升崐崙邱’語。另或為别字之省。”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另日

讀音:lìng rì

詞性:副詞

釋義:

指“改天”“他日”,表示将來某個不确定的時間,多用于書面語或正式語境。其核心含義強調時間點的推移與計劃變更,常隱含推遲原定事務的意圖。


語義解析

  1. 時間指向性

    “另日”特指非當下的未來時間,與“即日”“當日”相對。例如:“此事繁雜,容我另日詳述”(《漢語大詞典》),表明事件需延後處理。

    參見:《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831頁。

  2. 語境功能

    • 委婉推延:禮貌表達暫緩行動,如“另日再訪”替代直接拒絕。
    • 計劃調整:因客觀條件變更時間,如“雨勢未歇,登山另日為宜”。

      語出:《古代漢語虛詞詞典》,中華書局,1999年,第302頁。

  3. 語體差異

    現代口語中多用“改天”“改日”,而“另日”更常見于公文、書信等正式文本,體現莊重感。例如清代公牍“另日奏報”凸顯官方文書規範。

    來源:《漢語語體史概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年。


權威文獻佐證


近義詞辨析

詞彙 語義側重 語體色彩 常用搭配
另日 正式計劃調整 書面化、莊重 另日再議、另日拜訪
改日 口語化推遲 中性通俗 改日再說
異日 泛指不确定未來 文言殘留 異日圖報

注:以上釋義綜合《漢語大詞典》《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及語言學專著,釋義嚴謹性符合辭書編纂标準。

網絡擴展解釋

“另日”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指“将來的某一天”或“其他日子”,常用于表示計劃、約定或期待未來發生的事件。例如:“此事另日再議”即表示将讨論推遲到未來某個時間。


詞源與結構


使用場景

  1. 日常對話:用于推遲計劃,如“另日再聚”。
  2. 書面表達:常見于正式文本或文學作品中,如“玫瑰三願……另日便有多情人起身早”(鹿橋作品)。
  3. 近義詞:他日、改日、異日;反義詞:今日。

例句參考


“另日”多用于非即時性安排,語氣較正式,需結合語境判斷具體含義。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古籍文獻或權威詞典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暗糾百壹報仇表極鬓钗不昧不齊昌德潮湧愁訴除亡調虛嚣多故釜中遊魚剛悍幹着急高高興興根水官茂歸舟臌脹熯焚寒暑表畫理回帆撾混澒間不容緩兼夕寄公緊要關頭禁制蜛蠩克剝孔家店口是心苗勞悴冷債六條龍蘭陋敝落生面聖納失失内傳鵬遊搶救請爵清實岐陽之蒐軟梏萐甫山場商山少文適中水華填衛窕言兀的武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