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報仇的意思、報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報仇的解釋

[avenge;revenge;get revenge for] 報複仇恨

言欲報仇。——晉· 幹寶《搜神記》

詳細解釋

見“ 報讎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報仇(bàochóu)的詞典解釋

一、基本定義

“報仇”指因自身或他人受到傷害、侮辱,采取行動對施害者進行回擊,以實現心理或道德上的平衡。該詞強調“以行動回應仇恨”,常見于個人恩怨或曆史叙事中。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解釋,“報仇”是“采取行動打擊仇敵,以發洩怨恨”。

二、詞源與結構分析

  1. 單字釋義

    • 報:本義為“回報”,《說文解字》釋為“當罪人也”,引申為對等回應。
    • 仇:指仇恨、敵對關系,《廣韻》注為“怨也”。

      組合後,“報仇”強調以行動回應仇恨,屬動賓結構。

  2. 曆史用法

    古代文獻中,“報仇”多與倫理道德綁定。例如《史記·刺客列傳》記載荊轲“欲以匕首刺秦王,為燕太子丹報仇”,體現“義”與“信”的文化内涵。

三、語義辨析

  1. 近義詞對比

    • 報複:側重回擊行為,可能包含非正義性(如《現代漢語應用詞典》說明“報複常含貶義”)。
    • 複仇:書面色彩更強,多用于宏大叙事(如國家仇恨)。
  2. 現代語境

    當代使用中,“報仇”常見于個人恩怨或文學描寫,如《水浒傳》中武松“為兄報仇”的情節,體現傳統俠義精神。

四、文化與社會意義

“報仇”在中國文化中具有雙重性:

權威參考來源

  1.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
  2.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7.
  3. 《現代漢語應用詞典》,中華書局,2012.
  4. 《中國文化大辭典》,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網絡擴展解釋

“報仇”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bào chóu,意為采取行動打擊仇敵,以彌補仇恨。以下是詳細解釋:

  1. 核心定義
    報仇指通過行動對仇敵進行報複,常見于表達對仇恨的回應,例如“報仇雪恨”。其英文對應詞為“avenge”或“revenge”。

  2. 詞性與用法

    • 詞性:動詞。
    • 反義詞:報恩、報答;近義詞:報複、複仇。
    • 經典用例:如《後漢書》中“瑗手刃報仇,因亡命”,以及《搜神記》中“言欲報仇”。
  3. 社會與道德視角
    報仇常被視為對個人仇恨的“交待”,但也被認為可能導緻“冤冤相報”的惡性循環。部分觀點強調其可能帶來的雙重傷害(對自己和他人)。

  4. 文化延伸
    米蘭·昆德拉在文學作品中提到“報仇需以遺忘為基礎”,暗示其複雜的情感與倫理關系。

若需進一步了解成語典故或哲學讨論,可參考權威詞典或文獻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闇沒敗力苾勃布代步罡踏鬥恻容長須谄曲察議稱誦成則為王,敗則為虜賨錢道隅刁悍斷井頹垣端坐躲躲藏藏煩褥販豎奉腹憤潰浮鵝鈎根原谷谷孤懸客寄黑汗回熱混混噩噩繳消讦誕接長不短近列金輪皇帝九清橘中戲克限老奸獵鹿人龍門點額鸾歌梅漿滅景追風鬧吵乾始前奏曲十魔九難輸精管殊賞肅白太真陶情適性吐瑞委國瘒瘃午夜五政鄉落仙妓仙醞骁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