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口是心苗的意思、口是心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口是心苗的解釋

猶言為心聲。 元 白樸 《梧桐雨》第四折:“暗覰清霄,盼夢裡他來到,卻不道口是心苗,不住的頻頻叫。” 元 張國寶 《羅李郎》第二折:“我合道處再不道,任憑他把銅鬥兒家私使盡了,常言道口是心苗。”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口是心苗”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1. 基本釋義
    指言語是思想的反映,通過一個人的話語可以了解其真實的情感和想法,即“言為心聲”。例如《梧桐雨》中“口是心苗,不住的頻頻叫”一句,通過語言描寫展現了人物内心的思念與矛盾。

  2. 出處與典故
    該成語最早見于元代白樸的雜劇《梧桐雨》第四折,原文描寫唐明皇對楊貴妃的思念:“卻不道口是心苗,不住的頻頻叫”。此處的“口是心苗”直接點明了語言與内心的關聯性。

  3. 使用場景
    多用于強調語言表達與内心的一緻性,或提醒人們通過言辭洞察他人真實意圖。例如在教育場景中,可引導學生理解“說話應真誠,避免口是心非”。

  4. 結構與延伸

    • 語法結構:主謂式成語,可作賓語、定語。
    • 情感色彩:中性詞,多用于書面語境。
    • 近義詞:言為心聲、心口如一;反義詞:口是心非、言不由衷。

此成語通過簡練的表達,揭示了語言與思維的關系,適用于文學分析、人際溝通等場景。若需進一步探究其文學應用,可參考《梧桐雨》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口是心苗的意思

《口是心苗》是一個成語,意思是人的言辭能夠反映出其内心的真實想法。它表達了語言和心理狀态之間的密切聯繫。

拆分部首和筆畫

《口是心苗》的拆分部首為:口、心、艹,拼音分别為:kǒu, xīn, cǎo。它的總筆畫數為17。

來源

《口是心苗》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中國。它最早出現在《列子·說符》一書中,是由古代哲學家列子創造的。後來,這個成語被廣泛引用并傳揚開來。

繁體

《口是心苗》的繁體字為「口是心苗」。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口」的字形與現代相似,「心」的字形為「㣺」,「艹」的字形為「艸」。

例句

他的話雖然不多,但從口氣上看,可以明顯感覺到他的不滿意,這正是口是心苗的體現。

組詞

心痛、口才、心智、言行、心理。

近義詞

言出必行、言行一緻、言行相符。

反義詞

言行不一、言不由衷、口是心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