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兀的的意思、兀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兀的的解釋

(1) [this]∶這;這個

瞧他兀的得意樣兒

(2) [how]∶怎麼,表感歎

(3) [suddenly] 〈方〉∶突然

兀的失蹤

詳細解釋

亦作“ 兀底 ”。亦作“ 兀得 ”。1.指示代詞。這個;這。 宋 張镃 《夜遊宮·美人》詞:“鵲相龐兒誰有,兀底便筆描不就。”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一:“須看了可憎底千萬,兀底般媚臉兒不曾見。” 元 關漢卿 《魯齋郎》第四折:“妹子,兀的不是母親?”《清平山堂話本·陰骘積善》:“兀的出齋來的官人便是。”

(2).語氣助詞。與“不”連用,表示反诘。猶言怎的不。 元 石德玉 《風月紫雲庭》第一折:“兀得不好拷末娘七代先靈!” 明 王九思 《端正好·春遊》曲:“兀的不喜殺6*人也麼哥!” 清 李漁 《巧團圓·剖私》:“又誰知腳跟有債不容逋,近捨家鄉奔遠途,兀的不是子母相生把十當五!”

(3).語氣助詞。表驚異。《宣和遺事》前集:“女6*奴來報:兀的夜來那 高平章 到來也!” 元 鄧玉賓 《端正好》套曲:“隻是睡足黃粱夢一場,兀的回首斜陽!”《水浒傳》第十四回:“ 晁蓋 假意看他一眼,喝問道:‘兀的這厮不是 王小三 麼!’”

(4).口語中的襯詞。 元 戴善夫 《風光好》第三折:“這的是天注定的是非,天指引的前程,天匹配的婚姻,喒兀的教太守主婚。”《醒世恒言·馬當神風送滕王閣》:“説話的,兀的説這才學則甚!” ********* 《沉淪》:“隻有他一個人鎖了愁眉,舌根好象被千鈞的巨石錘住的樣子,兀的不作一聲。”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兀的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兀的”的漢語詞典釋義與用法解析

“兀的”是古代漢語中的指示代詞兼語氣助詞,主要用于宋元白話文獻,現代漢語已基本不用。其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具體分為三類:

一、核心釋義

  1. 指示代詞(相當于“這”“這個”)

    • 表近指,強調眼前事物。

      例:

      “兀的斑竹簾兒,兀的朱紅門扇。”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2. 語氣助詞

    • 表強調:常與“不”連用(“兀的不”),意為“豈不”“怎不”,加強反問語氣。

      例:

      “兀的不悶殺人也麼哥!”(元·王實甫《西廂記》)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 表驚訝:獨立使用,表驚歎或恍然大悟。

      例:

      “兀的原來是座廟宇!”(明·施耐庵《水浒傳》)

  3. 歎詞

    • 單獨成句,表達感歎或呼喚,常見于元曲。

      例:

      “兀的雲山疊翠,澗水鳴琴!”(元·馬緻遠《漢宮秋》)

二、用法特征

三、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兀的”詞條釋為“指示代詞,猶言‘這’;亦作語氣詞”。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明确區分其代詞與語氣詞功能,标注元明用例。
  3. 王力《古代漢語》(中華書局):指出“兀的”為“宋元時期特有的指示詞,多用于戲曲小說”。

注:以上釋義綜合權威辭書及語言學著作,例證均引自經典文獻,符合學術規範。現代使用需注意語境適配性。

網絡擴展解釋

“兀的”是一個多義詞彙,常見于古代文學(如元曲)及方言中,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含義

  1. 代詞“這/這個”
    用于指示特定對象,相當于現代漢語的“這”或“這個”。
    例句:

    “瞧他兀的得意樣兒。”
    “兀的那個平章到來也。”

  2. 疑問或感歎“怎麼/怎的”
    表示驚訝、反問或感歎的語氣。
    例句:

    “兀的怎生這般模樣?”(元曲中常見用法)

  3. 副詞“突然”
    多用于方言中,表示動作或狀态的突然性。
    例句:

    “兀的失蹤。”


二、讀音與詞源


三、用法特點


四、參考來源

以上解釋綜合了(基本義項)、(方言用法)、(文學例句)及(詞源與引申義)的權威信息。

别人正在浏覽...

白崖暴迫保稅裱褫必阇赤不得便踔踸跕班東籬鬥品獨唯惡有惡報藩司風景不殊浮石沈木高唐夢公該宮錦跪踏闆肩背相望角齒蕉紗驕穉井底引銀瓶禁門駿材拘質趷登登喟然而歎琅花列蛸龍瑙瞀亂髦士諾顔飄沐情場青翰散居三密沙鈎勝殘折席士伍絲布貼書楟柰頽然五虐鮮白先本廂藍旗鄉落仙構纖旨篠簵之箭銷冶犀伻犧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