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黎氓的意思、黎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黎氓的解釋

亦作“ 黎萌 ”。黎民。 漢 王褒 《四子講德論》:“況乎聖德巍巍蕩蕩,黎氓所不能命哉。”《後漢書·朱穆傳》:“更選海内清淳之士,明達國體者,以補其處。即陛下可為 堯 舜 之君,衆僚皆為 稷 契 之臣,兆庶黎萌蒙被聖化矣。”《隋書·薛道衡傳》:“薄賦輕徭,務農重穀,倉廪有紅腐之積,黎萌無阻飢之慮。” 明 陳子龍 《曜靈》詩之六:“悍陽驕驕,憂我黎氓。”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黎氓"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代平民百姓或庶民,與現代漢語中的“黎民”“民衆”“百姓”意義相近。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及古籍文獻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黎氓(lí máng),也寫作“黎萌”或“黎甿”,是古代對普通民衆的統稱。


二、曆史文獻中的用例

  1. 《梁書·武帝紀》

    “仁治黎氓,澤被草木。”

    意為“以仁政治理百姓,恩澤遍及草木”,體現統治者對民衆的關懷 。

  2. 唐代杜甫《送顧八分文學適洪吉州》

    “黎氓久厭蓬飄苦,遲爾西南惠月傳。”

    詩中“黎氓”指飽受流離之苦的平民 。


三、語義演變與權威考據


四、現代使用與辨析

現代漢語中,“黎氓”已罕用,多被“黎民”“百姓”取代。需注意:


參考資料

  1. 《晉書·卷三十·刑法志》,中華書局點校本。
  2. 《梁書·卷三·武帝紀下》,中華書局點校本。
  3. 杜甫《送顧八分文學適洪吉州》,《全唐詩》卷二三三。
  4.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上海辭書出版社,第12冊,第143頁。
  5. 《辭源》(修訂本),商務印書館,第2126頁。

網絡擴展解釋

“黎氓”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1. 基本含義
    “黎氓”讀作lí méng,與“黎萌”同義,指代普通百姓或民衆,常見于古代文獻中。例如《後漢書·朱穆傳》提到“兆庶黎萌蒙被聖化矣”,《隋書·薛道衡傳》亦用“黎萌”表示百姓。

  2. 詞源解析

    • 黎:本義為“衆多”,如“黎庶”(民衆);也指黑色或黎族。
    • 氓(méng):古代多指外來的百姓或底層民衆,如“氓隸”(賤民)。
      組合後,“黎氓”強調普通大衆的群體性。
  3. 文獻用例
    漢代王褒《四子講德論》稱“黎氓所不能命哉”,明代陳子龍詩中亦用“憂我黎氓”表達對百姓的關切,均體現其指代民衆的用法。

  4. 其他解釋辨析
    個别資料(如)提到“黎氓”形容“人多雜亂”,但此說法未見于權威古籍或詞典,可能是現代引申或誤讀,需謹慎參考。

該詞主要用于古代語境,指代百姓,使用時需結合文獻背景。現代漢語中已罕見,常見于曆史或文學研究。

别人正在浏覽...

敖弄悲蹙本原蔔筮長铗堤埽鈍漢咄咄書空獨速鲠鲠工傷保險鼓樓號火黑海紅粒懷濡隍鹿化物穢惡谏獵見天日嬌嚬解裝羁苦寄款金粉南朝金華宴浚渫楷秀牢實寥寞龍轜路赆論吐勉喻默忖末學纰謬千日酒千衛七開八得清光親敬侵苦掃葉潸怅上供上馬一提金,下馬一提銀商業銀行沈默寡言沈羲師矩試片水部睡眠斯禁逃頓桃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