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喻脫離災難、禍患,重見光明。《舊唐書·後妃傳上·中宗韋庶人》:“帝在 房州 時,常謂後曰:‘一朝見天日,誓不相禁忌。’” 清 魏源 《聖武記》卷七:“土司一取子婦,則士民三載不敢昏,士民有罪被殺,其親族尚出墊刀數十金,終身無見天日之期。”
“見天日”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見天日”字面指“見到天空和陽光”,比喻脫離災難、禍患或黑暗環境,重新獲得光明與自由。例如:
該詞最早見于《舊唐書·後妃傳》,記載唐中宗李顯被貶房州時對韋皇後說:“一朝見天日,誓不相禁忌”,表達脫離困境的決心。清代魏源《聖武記》中亦用此詞描述被壓迫者無法擺脫苦難的狀态。
現代語境中,還可表示隱藏的事物被揭露,如犯罪真相曝光、秘密公開等。例如:“貪腐證據終見天日。”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重見天日”的詳細故事,可參考《文山全集》等文獻。
《見天日》是一個成語,意思是獲得解放、逃出困境、重新獲得自由。
《見天日》的拆分部首為“見”和“日”,其中“見”表示觀察、看見,“日”表示太陽、光明。這個成語共有8個筆畫。
《見天日》這個成語最早來源于《孟子·梁惠王上》:“夫人不知言之所謂見天日也。”意指人們因為受到壓迫或不公正待遇,無法自由展示自己,好比是被蒙在黑暗中,無法見到天日。所以當人們擺脫困境,重新獲得自由時,便可以說是“見到天日”。
《見天日》的繁體字為「見天日」。
古時候,「見天日」可以寫作「見天日」或者「見日」。
1. 經過長時間的奮鬥,終于看到了自由的曙光,我們終于見到了天日。
2. 他在困境中苦熬多年,終于打破束縛,重新見天日。
見光死、觸目驚心、見微知著、明知故問
重見天日、獲得自由、重獲新生
深陷困境、束手無策、被禁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