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咄咄書空的意思、咄咄書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咄咄書空的解釋

《晉書·殷浩傳》載 殷浩 雖被黜放,口無怨言,但終日書空作“咄咄怪事”四字。後以“咄咄書空”形容失志、懊恨之态。 宋 王楙 《野客叢書·殷浩失望》:“ 浩 之出,不惟一事無立,而喪師辱國,殆有甚焉。朝野於是大失所望,削爵貶竄,固其宜也,而咄咄書空,不能自遣。” 清 張岱 《陶庵夢憶·包涵所》:“ 西湖 大家何所不有, 西子 有時亦貯金屋,‘咄咄書空’則窮措大耳。” 歐榘甲 《新廣東》五:“将來事成者出于他黨,則此私會必緻有咄咄書空之恨矣。” 章炳麟 《梁園客》詩自注:“﹝ 梁鼎芬 ﹞既失志,有咄咄書空之感。去秋,遂因政變作符命數篇,詩以記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咄咄書空”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但核心意義主要圍繞以下兩方面:

一、基本釋義

  1. 失志懊恨之态
    該成語源自《晉書·殷浩傳》。殷浩被貶黜後,雖表面無怨言,卻終日用手指在空中書寫“咄咄怪事”四字,以此表達内心的憤懑與不甘。後多用于形容人因失意、挫折而表現出懊惱、怅惘的情态。
    例句:梁鼎芬失意時,曾以“咄咄書空”之态作詩抒懷。

  2. (少數釋義)傲慢無知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補充了另一層含義,指人學識淺薄卻自以為是,态度傲慢。此用法相對少見,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二、結構與用法


三、延伸辨析

需注意該成語的兩種釋義可能引發歧義。在古籍或正式文本中,通常采用第一種“失志懊恨”的典故義;而第二種貶義用法多見于口語或非權威解釋,使用時應謹慎考據上下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咄咄書空是一個漢字詞語,其意思是形容文章或言辭空洞無實際内容。我們來看一下它的拆分部首和筆畫。拆分部首是口,也就是說它的字形包含有口字旁。它的筆畫數為10畫。 咄咄書空這個詞的來源比較模糊,可能是一個比喻,用來形容某篇文章或說話内容缺乏深度和實質性。當人們閱讀這樣的文章或聽到這樣的言辭時,他們可能會覺得像是在聽空洞的聲音或讀一篇無實際意義的文字。 關于繁體字的寫法,咄咄書空這個詞通常以「嘟嘟書空」的形式出現。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中,咄咄書空的字形可能會有所不同。然而,通常情況下,它的字形變化不大,保持了和現代漢字相似的樣子。 以下是一個使用了咄咄書空的例句: 他的演講隻有空洞的咄咄書空,沒有任何實質性的觀點。 關于組詞,以咄咄書空為例,我們可以組成其他詞語,比如「咄咄逼人」,意思是形容某人的态度或言辭強硬而咄咄逼人。此外,也可以組成「咄咄怪事」,指的是奇怪、難以理解的事情。 近義詞或者替換詞,你可以用空洞、虛無來代替咄咄書空,這些詞都可以表達相似的意思。 反義詞或者相對詞,與咄咄書空相對的詞是實際、有内容、有深度等。這些詞可以形容文章或言辭有實質的意義。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