堤埽的意思、堤埽的詳細解釋
堤埽的解釋
堤和埽。亦泛指堤壩。《金史·河渠志八》:“竊惟禦水患者,不過堤埽。” 清 吳偉業 《汴梁》詩之二:“城上 黃河 屈注來,千金堤埽一時開。”
詞語分解
- 堤的解釋 堤 ī 用土石等材料修築的擋水的高岸:河堤。海堤。堤岸。堤壩。堤防。堤堰。 筆畫數:; 部首:土; 筆順編號:
- 埽的解釋 埽 à 治河時用來護堤堵口的器材,用樹枝、秫稭、石頭等捆紮而成。 用秫稭修成的堤壩或護堤。 埽 ǎ 古同“掃”,打掃。 筆畫數:; 部首:土;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堤埽”是水利工程中的專業術語,指用于防洪護岸的兩種不同結構或材料的構築物,具體解釋如下:
一、詞義解析
-
堤
指用土、石等材料修築的擋水高岸,常見于河流、湖泊或海岸線,如“河堤”“海堤”。其作用是防止水流泛濫,保護周邊地區安全。
-
埽
一種傳統治河材料,用樹枝、秫稭、石頭等捆紮而成,用于加固堤壩或堵截決口。古代稱“埽工”,具有柔韌性,能適應水流沖擊,常見于黃河等河流治理。
二、合稱含義
“堤埽”合稱時泛指堤壩整體結構,既包含主體堤防(堤),也包含輔助加固的埽工(埽)。例如《老殘遊記》中提到的“堤裡百姓”即指受堤壩保護的居民。
三、曆史與應用
埽工技術在中國古代水利中廣泛應用,尤其在黃河治理中,通過層層捆紮埽料形成柔性護岸,與剛性堤壩結合可提升抗洪能力。現代雖多改用混凝土等材料,但“堤埽”一詞仍保留其曆史意義。
堤埽是傳統水利工程中“剛性堤防”與“柔性護岸”的結合體,體現了古代因地制宜的治水智慧。
網絡擴展解釋二
《堤埽》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修建堤壩或堆培土石以防水或引導水流。該詞的拆分部首是「土」和「山」,總共有10個筆畫。
「堤埽」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過程。在古代漢字中,「堤」的寫法較為繁體,其中的「土」部在上方有一個「丶」,形狀像泥土的堆積;而「山」部分表示堤壩所在的地勢或山坡。在古時候,「堤」的寫法可能會稍有差異,但基本上都包含了這兩個部首。
下面是一個使用「堤埽」的例句:在汛期來臨之前,我們需要加固河岸,修築一條堅固的堤埽。
與「堤埽」相關的組詞有「堤防」、「堤岸」等,它們都指的是修建用于防止水災的土石堆。
近義詞可以選擇「堤壩」、「堤堰」,它們與「堤埽」有着類似的意思,指的都是修建用于引導水流或防止水災的建築物。
反義詞可以選擇「潰堤」或「決堤」,這兩個詞是指堤壩被水沖破、水流突然爆發的情況。
希望這些回答對您有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