鈍漢的意思、鈍漢的詳細解釋
鈍漢的解釋
蠢人。 唐 盧仝 《揚州送伯齡過江》詩:“不唧溜鈍漢,何由通姓名。”《新五代史·雜傳·司空颋》:“ 彥 怒,推 正言 下榻,詬曰:‘鈍漢辱我!’” 清 鄭燮 《濰縣署中寄舍弟墨第一書》:“若一部《史記》,篇篇都讀,字字都記,豈非沒分曉的鈍漢!”
詞語分解
- 鈍的解釋 鈍 (鈍) ù 不鋒利,不快,引申為不順利:這把刀真鈍。成敗利鈍。 笨,不靈活:鈍滞(a.遲鈍呆滞;b.不鋒利)。遲鈍。愚鈍。拙嘴鈍舌。 快利銳 筆畫數:; 部首:钅; 筆順編號:
- 漢的解釋 漢 (漢) à 天河:銀漢。雲漢。氣沖霄漢。 成年男人:漢子。老漢。 中國人數最多的民族:漢族。漢人(a.漢族人;b.指漢代的人)。 中國朝代名:漢代。漢隸(a.漢代的隸書。b.具有東漢碑刻風格的隸書
網絡擴展解釋
“鈍漢”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由“鈍”(愚笨)和“漢”(男子)組成,指思維遲鈍、反應遲緩的男性,帶有貶義色彩。
二、古籍出處與用法
- 唐代盧仝《揚州送伯齡過江》詩:“不唧溜鈍漢,何由通姓名”,形容不善交際的愚笨之人。
- 《新五代史》中記載司空颋被辱罵“鈍漢辱我”,體現對愚鈍者的嘲諷。
三、使用場景
多用于書面或文學語境,描述以下特征:
- 智力或反應能力不足
- 處事不夠靈活
- 語言表達能力差(如“拙嘴鈍舌”)
四、近義與反義
注意:該詞含貶義,現代口語中較少使用,需注意使用場合的恰當性。如需更多古籍用例,可參考來源的《滬江線上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鈍漢》一詞指的是一個不夠聰明或者反應遲鈍的男人。這個詞可以分解為兩個部首:钅和漢,钅表示金屬,漢表示漢字。《鈍漢》一詞的來源比較難以确定,但它常用來描述那些思維遲緩或者理解力較弱的人。
以繁體字寫作的話,鈍漢為鈍漢。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大緻上和現代寫法相似。
以下是一些使用《鈍漢》一詞的例句:
1. 他真是個鈍漢,總是搞不清楚這個簡單的問題。
2. 不要太對他期望,畢竟他是個鈍漢。
與《鈍漢》相關的一些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包括:
組詞:鈍頭、鈍器、鈍光。
近義詞:呆子、傻瓜、笨蛋。
反義詞:聰明、靈活、機敏。
希望這些信息能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