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秉權的意思、秉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秉權的解釋

執掌政權。 漢 劉向 《說苑·權謀》:“今 霍氏 秉權,天下之人疾害之者多矣。” 晉 葛洪 《抱樸子·審舉》:“ 靈 獻 之世,閹官用事,羣姦秉權。”《宋書·武帝紀中》:“自義旗秉權以來,四方方伯,誰敢不先諮疇,而逕表天子邪!”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秉權,漢語複合詞,由"秉"與"權"二字構成。《漢語大詞典》解釋"秉"為"執持;掌握"(商務印書館2012年版),"權"指"權力、權柄"(中華書局2005年版)。該詞特指掌握重要政治權力或決策權能,常見于古代政治語境與現代學術論述。

從詞源學角度考察,《古代漢語詞典》載明該詞最早見于漢代典籍,班固《白虎通義·三教》有"聖人秉權而立"的表述,意指統治者執掌治國權柄(中華書局2003年版)。現代語義則擴展至各類組織體系中的權力掌控,如《現代漢語規範詞典》所釋"執掌重要職權"(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年版)。

構詞法角度分析,"秉"為會意字,甲骨文字形像手持禾穗,《說文解字》釋為"禾束也",引申為掌握;"權"原指秤錘,《廣雅·釋器》解作"錘謂之權",後衍生出權力義項。二字組合形成動賓結構,強調對權力的實際操控(《漢字源流精解》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

典型用例可見于《資治通鑒·漢紀》"霍光秉權,始元政事壹決于光",此處特指霍光實際掌控朝政(中華書局1956年版)。現代語境中多用于曆史研究、政治學分析等學術領域,如《中國官僚政治研究》所述"封建官僚秉權體制的形成過程"(王亞南著,商務印書館2020年版)。

網絡擴展解釋

“秉權”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多個來源綜合解析如下:

基本釋義

“秉權”指執掌政權,即掌握并行使政治權力。該詞最早見于漢代文獻,如《說苑·權謀》提到“霍氏秉權”,晉代葛洪的《抱樸子》也使用“羣姦秉權”描述宦官掌權的情景。


詳細解釋

  1. 詞義構成

    • “秉”:意為手持、掌握(如“秉燭夜遊”中的“秉”)。
    • “權”:指權力、職權。
      合起來表示“掌握權力”,強調對權力的實際控制。
  2. 延伸内涵
    現代用法中,“秉權”不僅指掌權,還隱含依法、公正行使職權的意味,常用于描述官員或領導者恪守職責、不濫用權力的行為。


使用場景


近義詞與反義詞


相關文獻例證

總結來看,“秉權”既是一個曆史詞彙,也在現代語境中延伸出對權力行使方式的規範性要求。

别人正在浏覽...

八寸策白颠百源蒡蓊菜抱柱之信陂蕩補鳌不蔓不支財鹵草裀扯大晨門陳訴齒歲出謀劃策刺楸黛眉彈算福壽齊天負扆拂子改是成非勾股形汩都都匦匣環繞卉醴濩落賤輩匠費譏讒截教酒爵雞園魁壯賴精祿班鹵部賣面子苗而不秀内學漚榔平頂貧落棄薄汽鍋乞巧啟奏曲直髯奴騷句生金繩糾壽陵委曲成全微學斡準蕪穢枭風小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