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八寸策的意思、八寸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八寸策的解釋

古代書寫《論語》的竹簡。《北史·徐遵明傳》:“ 遵明 見 鄭玄 《論語序》雲‘書以八寸策’,誤作‘八十宗’,因曲為之説。其僻也皆如此。” 章炳麟 《文學總略》:“‘傳’者,‘專’之假借……專之得名,以其體短,有異於經。 鄭康成 《論語序》雲:‘《春秋》二尺四寸,《孝經》一尺二寸,《論語》八寸。’此則專之簡策,當復短於《論語》,所謂六寸者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八寸策”是古代文獻中記載的一種簡冊形制,特指長度為八寸(約合18.42厘米)的竹簡或木牍。該詞由“八寸”和“策”兩部分構成:

  1. 詞源解析

    “策”在《說文解字》中解釋為“簡也”,指編連成冊的竹簡或木片,用于書寫典籍、文書。據《禮記·中庸》注疏,古代簡牍長度因内容用途而異,八寸策多用于記錄短篇文告或輔助性注釋,與“三尺律令”(長簡)形成對比。

  2. 典籍出處

    漢代學者鄭玄在《六藝論》中提到:“《易》《詩》《書》《禮》《樂》《春秋》策皆尺二寸,《孝經》策八寸,以作緯候之書。”此處“八寸策”專指《孝經》等典籍的簡冊規格,體現古代禮制對文獻載體的規範(來源:漢典網《說文解字》條目)。

  3. 文化意義

    八寸策作為古代文獻載體,反映了先秦至漢代的書寫制度。其長度符合“短書”特征,常見于輔助性文本或便攜式文書,如《論衡·謝短篇》所載“二尺四寸,聖人文語……八寸為短,非經典之策”(來源:國學大師網《論衡》原文庫)。

  4. 考據争議

    部分學者認為“八寸”為周代度量單位,實際長度因曆代尺制變化存在差異。王國維在《簡牍檢署考》中結合出土實物推斷,漢代八寸策約合18-19厘米,與戰國楚簡中的“短簡”規格相符(來源: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簡牍檢署考》章節)。

網絡擴展解釋

“八寸策”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需結合不同文獻來源綜合理解:

一、字面含義(實物指代) 指古代書寫《論語》的竹簡,長度為八寸。這一說法源自《北史·徐遵明傳》及章炳麟《文學總略》的記載,提到古代典籍的簡策長度差異:《春秋》二尺四寸,《孝經》一尺二寸,《論語》八寸。此處的“策”即竹簡,是古代書籍的載體形式。

二、引申含義(成語用法) 比喻謀略高明、策劃周密的計策,用于形容巧妙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該成語典故有兩種說法:

  1. 一說源自《史記·平津侯列傳》中漢代官員郭昌平定叛亂時使用的巧妙策略;
  2. 另一說認為與竹簡長度相關,因《論語》内容精煉,八寸簡策象征智慧的高度凝練。

使用注意

兩種解釋的差異源于不同文獻記載角度,需根據具體語境判斷詞義。

别人正在浏覽...

班霞薄室繃索邊街冰操不使不惜猜度滄洲槌杵敵庭獨分兒堆積如山額定功率煩弊鋼鋒隔勒各位公莫舞貫惡聒噪還京樂紅鮮畫劄駕長交通員金櫃揪采酒癖計争連接僚機黎伯隸妾留客袂螺角旅遊業滿心歡喜乃纔培植砏汃谯居清倌人瓊華島熱癢癢入閣登壇撒迷怔三竺設事士林布睡思摅略束累竦峭天知地知蚟孫相國莊閑駒削筆歊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