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曲直的意思、曲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曲直的解釋

[right and wrong] 彎曲和平直,比喻是非

争曲直。——宋·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曲直不分

詳細解釋

(1).彎曲和平直。《書·洪範》:“木曰曲直,金曰從革。” 唐 元稹 《賽神》詩:“歲深樹成就,曲直可輪轅。” 清 陳夢雷 《木瘿瓢賦》:“産五材以利用兮,曲直判而為民資。”

(2).是非;有理無理。《荀子·王霸》:“不卹是非,不治曲直。” 唐 柳宗元 《封建論》:“夫假物者必争,争而不已,必就其能斷曲直者而聽命焉。” 元 無名氏 《衣襖車》第二折:“若我不分一箇曲直,必索要别辨箇是和非。” 老舍 《蛻》三:“在這機關裡,沒有是非,沒有曲直,而隻有毒刑與 * 。”

(3).能和不能。指才能上的差别。《荀子·非相》:“知行淺薄,曲直有以相縣矣。” 王先謙 集解:“曲直猶能不也。”

(4).謂歌聲的回曲與平緩。《禮記·樂記》:“使其曲直、繁瘠、廉肉、節奏,足以感動人之善心而已矣。” 鄭玄 注:“曲直,歌之曲折也。” 孔穎達 疏:“曲謂聲音迴曲,直謂聲音放直。”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曲直”的漢語詞典釋義

“曲直”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哲學與倫理色彩的複合詞,由“曲”與“直”兩個反義語素構成,其核心含義指事物的對錯、是非或合理與不合理。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曲直”定義為“是非;有理和無理”,常用于評價行為或事件的正當性,如“分清曲直”“争論曲直”。

從詞源學角度,《說文解字》中“曲”本義為“彎曲”,引申為“不公正”;“直”則指“不彎”,象征“公正”。兩者結合後,“曲直”形成對立統一的概念,強調對事物本質的判斷。例如,《荀子·修身》中“是謂是,非謂非,曰直”,即以“直”喻指符合道義的言行。

在用法上,“曲直”可作主語或賓語,常見于書面語及成語,如“曲直分明”“無曲直”(意為不分是非)。《漢語成語源流大辭典》收錄的“曲直”相關條目,均體現其作為道德評判标準的特性。

語言學家王力在《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中指出,“曲直”的語義演變與古代禮法制度密切相關,反映了漢語詞彙通過反義複合表達抽象概念的構詞特點。

網絡擴展解釋

“曲直”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三個方面詳細解析:

一、本義解析 “曲直”原指物體的彎曲與平直狀态,常見于古代文獻:

  1. 物理形态描述:如《書經·洪範》記載“木曰曲直”,指木材具有可曲可直的特性。
  2. 材料特性應用:唐代元稹《賽神》詩“曲直可輪轅”,說明樹木生長後形成的曲直形态適合制作車輪和車轅。

二、核心比喻義(最常用) 引申為對是非善惡的價值判斷:

  1. 是非标準:如《荀子·王霸》“不恤是非,不治曲直”,強調社會治理需明辨對錯。
  2. 争端評判:柳宗元《封建論》提及部落争訟時“必就其能斷曲直者而聽命”,突顯其作為裁決依據的功能。
  3. 現代用例:老舍《蛻》中“沒有曲直,而隻有毒刑與屠殺”,揭示是非觀念缺失的社會狀态。

三、其他引申義(較少用)

  1. 才能差異:《荀子·非相》用“曲直有以相縣”比喻能力高低之别。
  2. 聲樂特征:古代樂論中形容歌聲“回曲與平緩”的節奏變化。

典型用例:

注: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主要使用比喻義,日常使用頻率最高的組合為“是非曲直”,需注意與“曲折”(表過程複雜)的語義區分。

别人正在浏覽...

寶船彩物采信超編朝寮查賬乘槎懲一戒百大忽雷打爛帳髶發豐厖孤形吊影皇甯回遑奸吏焦煩挢挢結彙捷速酒情紀甗巨傑菊醴困棘浪聲浪氣狼筅量時度力連枝同氣柳箭留止落星石屢遷馬蹄金敉亂謀度泥擔漢怒噪盤杅匹婦溝渠譬解辟嫌鯆魮妻服鵲潢寶扛桑根線三善山鳴谷應視如珍寶豕折爽霁恕己樹義肆言無忌竦桀聳異貪便宜溫食消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