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匦匣的意思、匦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匦匣的解釋

朝廷接受臣民投書的匣子。《金史·程寀傳》:“或置匭匣,以申寃枉,或遣使郡國,問民無告,皆古巡狩之事。”參見“ 匭函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匦匣(guǐ xiá)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特指含義的複合詞,由“匦”與“匣”二字組合而成。以下從釋義、曆史沿革及使用場景三方面進行解析:

  1. 字詞釋義

    • 匦(guǐ):《漢語大詞典》中釋義為“小匣子”,特指古代用于收納文書或臣民投遞意見的密封箱。其形制多為銅制,設孔投書,需專用鑰匙開啟。
    • 匣(xiá):泛指盛裝物品的容器,材質可為木、銅等,功能強調封閉性與保護性。

      二字連用,強化了“封閉容器”的核心含義,并隱含官方用途。

  2. 曆史沿革

    匦匣制度可追溯至唐代。據《新唐書·百官志》記載,武則天執政時期設“銅匦”于宮門,分“延恩、招谏、伸冤、通玄”四匣,供臣民分類投遞文書。此制度為曆代沿用,如宋代稱“檢院”“鼓院”,明清發展為“通政司”,均以匦匣為密奏載體,成為古代信訪與監察體系的重要組成。

  3. 使用場景

    匦匣多用于以下兩類語境:

    • 曆史文獻:如《唐會要》載“匦使院……以達冤滞”,指其司法申訴功能。
    • 文化研究:現代史學及考古學中,匦匣常作為唐代政治制度、社會溝通形态的研究對象,如敦煌文書中提及的“投匦狀”格式。

引用來源: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4年)
  2. 《新唐書·百官志》(中華書局點校本)
  3. 《唐會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網絡擴展解釋

“匦匣”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朝廷設置的收納臣民投書的專用匣子。以下是詳細解釋:

1.詞義解析

“匦匣”由“匦”和“匣”組成,均指匣子類容器。其核心含義是朝廷用于接收臣民上書、申訴或建議的官方匣子,類似于現代的“意見箱”。據《金史·程寀傳》記載,金代曾通過設置匦匣來受理冤案、體察民情。

2.發音與結構

3.曆史背景與功能

4.相關延伸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朝代案例或文獻出處,可參考《金史》等史料或相關研究。

别人正在浏覽...

伴星不成材譽慚荷産量撤除程律棰樸道頭會尾丁期頓颔煩亂風訓福佑富裕中農篙楫羔鴈黃壽丹護邊講功郊禮儆懼金輝玉潔罽帻坑坎駃雪拉比朗悟老祖流别馬嬭子眉癖咪呀賠納偏枯飄茵磬地清儉秋後秋木求賢缺醫蚺蛇人彜實習生受業甩發舒長説山四才三實台使镗镗投彈拓定腽肭舞弄弦刃銜啼鮮淟下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