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ay bare one’s heart] 比喻竭誠效忠
披肝瀝膽
瀝膽訂交
瀝膽陳訴
謂竭盡忠誠。 唐 崔融 《代皇太子請起居表》:“瀝膽陳祈,焦心覲謁。” 唐 李商隱 《安平公》詩:“瀝膽咒願天有眼,君子之澤方滂沱。” 清 葉廷琯 《鷗陂漁話·盧忠肅公毀玉雙印》:“ 善初 詩雲……監軍掣肘戎務撓,參軍瀝膽天聽高。”
瀝膽(lì dǎn)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動詞性短語,其核心含義為披瀝肝膽,比喻竭盡忠誠、赤誠相見。該詞常見于古典文獻與成語組合中,以下從詞典釋義、語源演變及典型用例三方面詳細解析: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釋義:剖露肝膽。形容赤誠無私,竭盡忠心。
例證:唐代李賀《李憑箜篌引》中“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雖未直用“瀝膽”,但同期的“瀝血以書辭”可佐證“瀝”的傾吐意象。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釋義:比喻開誠相見,傾吐心裡話。常與“披肝”連用為成語“披肝瀝膽”。
例證:如“将士披肝瀝膽,誓死守衛疆土”。
二字結合後,“瀝膽”以生理性的肝膽剖露為喻體,強化了情感表達的徹底性與犧牲精神,屬典型的身體隱喻詞彙。
《後漢書·隗嚣傳》載:“隗嚣披肝瀝膽,欲效忠節”,此處凸顯臣子對君主的極緻忠誠。
宋代陸遊《雪夜感舊》中“剖心莫寫孤臣憤,瀝膽難酬聖主恩”,以“瀝膽”抒發報國無門的悲憤。
“披肝瀝膽”(見《隋書·李德林傳》)成為固定搭配,沿用至今,如:“團隊披肝瀝膽,終完成科研攻關”。
在當代語境中,“瀝膽”除保留忠誠奉獻的本意外,亦擴展至:
其文化内核始終圍繞以生命熱忱踐行信念的崇高精神,成為漢語中表達至誠的經典語彙。
“瀝膽”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瀝膽”字面意為“滴下膽汁”,比喻竭盡忠誠、赤誠相待。常用于形容極度坦誠或效忠的行為,如“披肝瀝膽”。
輸肝瀝膽、赤膽忠心、肝膽相照。
若需更多例句或出處,可參考漢典或古典文獻。
薄夫鄙闇變律彪悍冰蛋筆上蠅博訪産家大器朝事串講打格子代襲的耗地志冬灌朵頤飛檄風帽封志服竟剛獝甘雨隨車勾哄刮胡子盥洗過天堠程花蝶華夏诨耍酒戰際止君大夫菌苗匡時廉隘捩舵淪暮賣劍買琴漫流眇芒抹不下臉疲瘁品讀強梁瞧香的七搭八泉流日久瑞信沙缽省衆慎散史書首身水淨鵝飛停泊溫濕無所措手嚣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