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敵人進攻時,系住馬,埋車輪于地,以示固守不退。語本《孫子·九地》:“是故方馬埋輪,未足恃也。” 曹操 注:“方,縛馬也;埋輪,示不動也。”《南史·虞寄傳》:“孰能被堅執鋭,長驅深入;繫馬埋輪,奮不顧命,以先士卒者乎?”
“系馬埋輪”是一個古代軍事成語,具體解釋如下:
指在敵人進攻時,将戰馬系住、車輪埋入地下,以示堅守不退的決心。原為穩固軍心的策略,後引申形容破釜沉舟的堅定立場。
源自《孫子·九地》:“是故方馬埋輪,未足恃也。”曹操注:“方,縛馬也;埋輪,示不動也。” 孫子認為單靠這種物理約束并不可靠,更強調心理層面的凝聚力。
(可通過漢典、查字典等來源查詢更多古典用例)
《系馬埋輪》(xì mǎ mái lún)是一個漢字詞語,由「系」、「馬」、「埋」、「輪」四個字組成。
「系」的部首是「糸(⺮)」,總共有7個筆畫;「馬」的部首是「馬(馬)」,總共有3個筆畫;「埋」的部首是「土(土)」,總共有10個筆畫;「輪」的部首是「車(車)」,總共有15個筆畫。
《系馬埋輪》一詞來源于中國傳統的民間故事。根據故事内容,「系馬埋輪」是指把馬車的車輪用繩子系在馬車的軸上,以防止車輪脫落。
繁體字形式為「繫馬埋輪」。
在古代,「系」字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例如「繫」字、「繋」字等。
這個詞語通常用來形容一個團結合作的團隊,例如:
他們團結一緻,就像《系馬埋輪》一樣,共同邁向成功。
「系馬埋輪」的相關組詞有:
系馬、馬車、埋輪、車軸等。
與「系馬埋輪」意思相近的詞語有「團結一心」、「合力同心」等。
與「系馬埋輪」意思相反的詞語有「瓦解分裂」、「各行其是」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