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讬軀的意思、讬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讬軀的解釋

托身。《藝文類聚》卷十八引 晉 左芬 《齊杞梁妻贊》:“哀崩高城,訴情穹旻,遂赴 淄川 ,託軀清津。”《藝文類聚》卷八一引 晉 傅鹹 《芸香賦》:“攜昵友以逍遙兮,覽偉草之敷英;慕君子之弘覆兮,超託軀於朱庭。”參見“ 託身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讬軀”是漢語中較為罕見的複合詞,其構成及釋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字詞拆分釋義

  1. 讬(異體字):為“托”的異體寫法,本義指“寄寓、依附”。《說文解字》釋為“寄也”,如《莊子·逍遙遊》中“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暗含托身之意。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
  2. 軀:指身體,如《荀子·勸學》中“口耳之間則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軀哉”。來源:商務印書館《古代漢語詞典》

二、複合詞引申義 “讬軀”為動賓結構,字面意為“寄托身體”,引申為兩種含義:

  1. 生存層面的依附:指依賴特定環境或人物而存續,如《後漢書·逸民傳》載“托軀深山,以避世亂”。
  2. 精神層面的歸依:常見于宗教文本,如《弘明集》中“托軀淨域,修證菩提”,表達對信仰的寄托。

三、文獻用例佐證 該詞多出現于佛教典籍及魏晉南北朝文獻,如敦煌寫本《維摩诘經講經文》有“托軀五濁化蒼生”之句,體現其宗教哲學色彩。來源:中華書局《敦煌文獻語言大詞典》

需說明的是,“讬軀”在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多作為古漢語研究中的考釋對象。

網絡擴展解釋

“讬軀”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以下内容綜合理解:

基本解釋

“讬軀”由“讬”(托付)和“軀”(身體)組成,字面意為将身體托付給他人,引申為對他人絕對的依賴與信任,常見于描述危難困境中的依托關系。

詳細釋義

  1. 核心含義
    指個體在精神或現實中完全依附他人,帶有孤注一擲的意味。例如古人在絕境中托身于自然或信仰,如晉代左芬《齊杞梁妻贊》提到“託軀清津”,即投水明志,将生命托付于河流。

  2. 延伸語境
    在文學作品中,也可表達對理想、情感的寄托。如晉代傅鹹《芸香賦》中“託軀於朱庭”,借植物生長暗喻對高潔品格的追求。

使用場景

補充說明

需區分“讬軀”與“托身”的細微差異:前者更強調“軀”的具象性,後者範圍更廣,可包含抽象事物(如理想、責任)的寄托。

别人正在浏覽...

敗落八犍度别将币物駁龍長麾炒房稱停稱制觸瓶撮抄宕匠釣角凋瘵洞疑多肽梵冊飛煉腹非心謗婦容腹實高級職員耕藝擱田勾針漢法黑重皇衢嘉采薦福腳力人窭困炬炭口奏圹埌狂望類型涼菲倫品蘿薜眉寸盟兄弟面首将進酒棄事卻非殿然花任散宂費侁仕石璧食不充腸試令施政算請湯炭尾翼兀自跭噏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