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險扼的意思、險扼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險扼的解釋

猶險要。 宋 範仲淹 《乞修京城劄子》:“又 北京 西面盡平,絶無險扼之地。”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險扼”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xiǎn è,由“險”(左右結構)和“扼”(左右結構)組成。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指地勢險要、險要之地,常用于描述易守難攻的地理位置。例如宋代範仲淹《乞修京城劄子》中提到:“北京西面盡平,絶無險扼之地”(),強調北京西部缺乏險要地形作為防禦依托。

  2. 經典用例與出處

    • 古代文獻中,“險扼”多用于軍事或地理描述。如元代何景福詩句“險扼三吳地,深涵一片天”,明代董其昌“皇都險扼居庸麓”等(),均通過詩詞展現其“戰略要地”的内涵。
  3. 相關用法擴展

    • 可組詞為“險扼之地”“據險扼守”等,突出對地形的把控。例如“跨荊引蜀控南北,地重物蕃當險扼”(明代孫承恩詩句),體現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4. 字義分解

    • 險:指地勢複雜危險,如“險隘”“天險”;也含“風險”“陰險”等引申義。
    • 扼:意為“掐住、控制”,如“扼守”“扼制”,組合後強化對地理要沖的掌控()。

總結來看,“險扼”是一個兼具地理與戰略意義的詞彙,多用于文言或書面語境,現代使用頻率較低,但可通過曆史文獻和詩詞加深理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險扼的意思

險扼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詞,分别為“險”和“扼”。它的意思是指情況危險,把控緊要之處。

險扼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險的拆分部首為廠,筆畫數為11;扼的拆分部首為手,筆畫數為6。

險扼的來源

險扼是普通話中的一個詞語,來自于古漢語。它的意思與“危險關鍵”、“緊要之地”等相近。

險扼的繁體

險扼的繁體字為「險榼」。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中,險扼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根據《康熙字典》等古籍資料,險扼的古字形分别為「險榼」。

險扼的例句

1. 這個山谷是進入深山的險扼之地,需格外小心。

2. 在去河谷的路上,有一個險扼位置,必須小心通過。

3. 這個國家的經濟發展關鍵在于解決險扼問題。

與險扼相關的組詞

危險、關鍵、要點、緊要、困難、卡脖子

與險扼近義詞

危急、關鍵、要害、困境、急切

與險扼反義詞

安全、寬松、輕松、隨便、無關緊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