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險要。 宋 範仲淹 《乞修京城劄子》:“又 北京 西面盡平,絶無險扼之地。”
“險扼”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xiǎn è,由“險”(左右結構)和“扼”(左右結構)組成。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指地勢險要、險要之地,常用于描述易守難攻的地理位置。例如宋代範仲淹《乞修京城劄子》中提到:“北京西面盡平,絶無險扼之地”(),強調北京西部缺乏險要地形作為防禦依托。
經典用例與出處
相關用法擴展
字義分解
總結來看,“險扼”是一個兼具地理與戰略意義的詞彙,多用于文言或書面語境,現代使用頻率較低,但可通過曆史文獻和詩詞加深理解。
險扼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詞,分别為“險”和“扼”。它的意思是指情況危險,把控緊要之處。
險的拆分部首為廠,筆畫數為11;扼的拆分部首為手,筆畫數為6。
險扼是普通話中的一個詞語,來自于古漢語。它的意思與“危險關鍵”、“緊要之地”等相近。
險扼的繁體字為「險榼」。
古代漢字中,險扼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根據《康熙字典》等古籍資料,險扼的古字形分别為「險榼」。
1. 這個山谷是進入深山的險扼之地,需格外小心。
2. 在去河谷的路上,有一個險扼位置,必須小心通過。
3. 這個國家的經濟發展關鍵在于解決險扼問題。
危險、關鍵、要點、緊要、困難、卡脖子
危急、關鍵、要害、困境、急切
安全、寬松、輕松、隨便、無關緊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