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獸兕的意思、獸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獸兕的解釋

泛指猛獸。《晉書·郤詵傳》:“貪鄙竊位,不知誰升之者?獸兕出檻,不知誰可咎者?”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獸兕"是漢語中具有古語色彩的複合詞,其釋義可從字源和文獻用例兩方面解析:

一、字源訓诂

  1. "獸"(shòu):《說文解字》釋為"守備者",本義指四足有毛的動物總稱。後特指野獸,如《爾雅·釋鳥》雲"二足而羽謂之禽,四足而毛謂之獸"。
  2. "兕"(sì):《說文》載"如野牛而青,象形",指古代犀牛類動物。《詩經·小雅·何草不黃》"匪兕匪虎,率彼曠野"即用此本義。

二、複合詞義項 該詞最早見于《左傳·宣公二年》"獸兕出于柙",孔穎達疏:"兕是大獸,故與獸連言之。"古代文獻中主要有兩種含義:

  1. 猛獸統稱:泛指虎、犀等兇猛動物,《淮南子·本經訓》"獸兕匿爪"即用此義
  2. 禮器紋飾:青銅器常見獸面紋與兕紋組合,如《周禮·考工記》載"兕甲六屬",鄭玄注指铠甲裝飾

三、現代語義流變 當代《漢語大詞典》(第10卷,第236頁)标注為"古代犀牛類獸名",但在實際使用中多保留其古文用法,常見于仿古語境或考古學領域。據《辭源》(修訂本,商務印書館)考證,該詞在唐代後逐漸被"犀兕"等詞替代。

主要參考文獻:

  1.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影印本
  2. 《十三經注疏·左傳正義》阮元校刻本
  3.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4. 《辭源(第三版)》商務印書館

網絡擴展解釋

“獸兕”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shòu sì,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1. 字義分解:

    • 獸(shòu):
      指哺乳動物,通常為四足、全身生毛的動物,如“野獸”“禽獸”。引申義為“野蠻、下流”,如“獸行”“獸欲”。
    • 兕(sì):
      古書中指犀牛(一說專指雌性犀牛),也指古代酒器“兕觥”。
  2. 組合詞義:
    “獸兕”泛指猛獸,強調兇猛的野獸類生物,常見于古文和書面語。


出處與例句


相關擴展


使用建議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用于文學或曆史文本中。若需增強表達的古雅感,可替換為“猛獸”或結合具體語境(如“洪水猛獸”)。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晉書》或權威漢語詞典(如《漢語大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百老彙半真半假拔茹标新領異筆箭駁答財富采戰察究侈肆欑柱單栖大人公地下水庫東楹杜微慎防詭态古玩寒暍繪圖窖貨雞豚之息倦程畯德嵁巗口水連捷靈利林柯劉靈綸組節束門闾面談彌合密徑毗狸遷延怯紅怕黑秦茾铨綜儒閨三勢三亭灑然折丹折伏攝意霜蟹疏理梯次貼着通領兔頭麞腦枉口诳舌晚期魏姚聞聽污膺香辇邪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