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發落的意思、發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發落的解釋

[deal with (an offender);dismiss with term of punishment] 處置;懲治

聽候發落

從輕發落

詳細解釋

(1).處理;處置。《京本通俗小說·菩薩蠻》:“明日分付 臨安府 ,量輕發落。”《醒世恒言·李玉英獄中訟冤》:“元來每歲夏間,在朝廷例有寬恤之典,差太監審録各衙門未經發落之事。”《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五回:“此刻侍生要出去發落一件希奇古怪的案件,就在二堂上問話。” 趙樹理 《李家莊的變遷》十:“大家又讨論了一會怎樣處理這十個人,最後都同意把這十個人交給區長發落。”

(2).猶發洩。《水浒傳》第六回:“那廝卻不是鳥晦氣,撞了灑家!灑家又一肚皮鳥氣,正沒處發落,且剝小廝衣裳當酒吃。”

(3).猶交代,囑咐。《水浒傳》第三九回:“ 蔡九知府 道:‘通判説得是。’便發落 戴宗 :‘你們不揀怎地,隻與我拿得來。’”

(4).打發,使離去。《警世通言·蔣淑真刎頸鴛鴦會》:“媽媽老兒互相埋怨了一會,隻怕親戚恥笑……央 王嫂嫂 作媒,‘将高就低,添長補短,發落了罷。’”《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三:“隻是此言未可走洩,望大人主張,發落去了這一幹人,小生别有下情實告。”《人民文學》1981年第3期:“他被發落到 海心洲 ,茅寮孤燈,凄風苦雨。”

(5).猶數落,責備。 明 李日華 《南西廂記·乘夜踰垣》:“拿他見老夫人,壞了他一生行止。待我叫他過來跪了,發落他一場,那時開了門,放他出去便了。”

(6).猶發榜。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姬生》:“生歲試冠軍,又舉行優,應受倍賞。及發落之期,道署梁上黏一帖雲:‘ 姬 某作賊,偷某家裘鼎,何為行優?’”《醒世姻緣傳》第一回:“ 晁秀才 本來原也通得,又有座師的先容,發落出來,高高取中一名知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發落"是漢語中具有多層含義的動詞,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釋義為"處理;處置",特指權力主體對人或事的裁決行為。其詞義演變可追溯至元代官場用語,《漢語大詞典》記載該詞最早出現在《元典章》中,表示官吏對案件的處理決定。

從語義結構分析,"發"字含有"發出、産生"的使動義,"落"則指向"落實、着落"的結果狀态,組合後形成"做出處置決定并付諸實施"的完整動作鍊。在《紅樓夢》第三十三回"聽候發落"的經典用例中,展現了該詞在古代司法場景中"權威裁決"的語用特征。

現代漢語中該詞的典型用法呈現三個特征:

  1. 主體權威性:常見于司法、行政等正式場景,如法院判決書中的"從輕發落"(來源: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案例庫)
  2. 處置确定性:強調處理結果的不可逆轉性,《水浒傳》第八回"如何發落下官"即體現此特性
  3. 語體書面性:多用于公文、法律文書等正式文本,《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使用"依法發落"作為程式術語

在方言應用中,閩南語區保留着"發落飯菜"的生活化用法,指對食物的安排分配,這種語義延伸印證了漢語詞彙從官方術語向日常用語擴散的語言發展規律(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漢語方言地圖集》)。

網絡擴展解釋

“發落”是一個動詞,主要含義為處理、處置,常見于早期白話或文學作品中。以下是其詳細釋義及用法:

一、核心釋義

  1. 處理、處置
    指對人或事物進行安排、裁決,尤其帶有權威性。

    • 例:“聽候發落”“從輕發落”()。
    • 《水浒傳》第三九回:“便發落戴宗:‘你們不揀怎地,隻與我拿得來。’”()。
  2. 發洩
    表示将情緒、怒氣釋放出來。

    • 例:“灑家又一肚皮鳥氣,正沒處發落。”(《水浒傳》第六回,)。
  3. 交代、囑咐
    指上級對下級的命令或指示。

    • 例:“知府當廳發落,叫多帶從人。”()。

二、其他延伸含義

三、現代用法

現代漢語中,“發落”主要用于正式或書面語境,強調權威性的處理,如司法判決(如“從輕發落”)或組織内部處置()。其他含義(如發洩、責備)多見于古典文學或方言。


提示:如需更詳細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水浒傳》《紅樓夢》等古典文學作品(來源綜合自)。

别人正在浏覽...

抱産北纮兵塵不惹眼步遊藏巧于拙虿芒赤鳳凰搊琵琶抽水抽縮道姑東圃獨苗苗惡浪貳馔發導發式服詞負欠負忝幹事人管窺虎顧訪故侯瓜寒舍華藻校次解濟潔望九經百家積趱快遞棱錐台犂耳靈敏龍蛟賣油嘴麪糊盆邈若山河宓汩玟砧墨杜薩潑筆傾國傾城茕眇上造十年窗下無人問石鄉侯順過飾非蘇門嘯縮地補天外串王昌齡為民父母危峤文罔喔促閑職諧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