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三笑圖的意思、三笑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三笑圖的解釋

古畫名。以 晉 代釋 慧遠 、 陶淵明 和 陸修靜 三名高士于 廬山 論道,相與大笑而别的情節為題材。畫已不傳。 宋 陳舜俞 《廬山記》卷二:“流泉匝寺下,入 虎溪 。昔 遠 師送客過此,虎輒號鳴,故名焉。 陶元亮 居 栗裡 ,山南 陸修靜 亦有道之士。 遠 師嘗送此二人,與語合道,不覺過之,因相與大笑。今世傳《三笑圖》,蓋起於此。”按, 宋 蘇轼 《三笑圖贊》未确指三人為誰。 宋 樓鑰 《又跋東坡三笑圖贊》謂 惠遠 、 淵明 和 修靜 三人不相及,共話大笑事乃後人附會。參見“ 虎溪三笑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三笑圖”是中國古代繪畫及文學典故中常見的題材,其核心内容可綜合解釋如下:

一、詞義與典故來源
“三笑圖”指以晉代三位高士慧遠、陶淵明、陸修靜在廬山論道後相視大笑而别的故事為題材的古畫。據記載,慧遠(東林寺高僧)送别陶淵明(詩人)和陸修靜(道士)時,因交談投機,不覺越過虎溪(慧遠平日送客不過此溪),三人遂大笑,象征儒、釋、道三教融合的佳話。

二、藝術與文學影響

  1. 繪畫:原畫已失傳,但後世多有同名作品,如宋代李唐《虎溪三笑圖》。
  2. 詩文:蘇轼、黃庭堅等曾作《三笑圖贊》,黃庭堅贊曰“二豪之所争,不滿三隱之一笑”,暗含對三教思想的思考;元代仇遠則通過“青山相對無言”等詩句深化意境。

三、争議與考據
宋代陳舜俞《廬山記》明确記載三人身份,但蘇轼在《三笑圖贊》中未具體指認人物,可能因曆史版本差異。部分學者認為故事存在虛構性,實為後人附會三教和諧的理想化表達。

建議:若需進一步了解不同時期畫作或詩文的具體表現,可查閱《廬山記》《三笑圖贊》等文獻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三笑圖》的意思

《三笑圖》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一個人成功地解決了一個困擾自己已久的問題後,不禁發出三聲笑聲的樣子。這個成語寓意着戰勝困難後的歡樂和愉悅。

拆分部首和筆畫

《三笑圖》的拆分部首是“口”和“犬”,部首是指一個漢字中用來确定字義範圍的部分。它的總筆畫數是24畫,筆畫是指用來書寫一個漢字的連續的畫線的數量。

來源和繁體

《三笑圖》最早見于東漢末年的《後漢書·耿紀傳》中,記載了當時耿紀解決了一個困擾自己已久的難題後的情景。

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三笑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有所不同。《三笑圖》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為「三曉圖」。

例句

他經過了漫長的學習與努力,最終解開了這個難題,取得了***************,頓時發出了三笑圖。

組詞

- 笑容 - 笑聲 - 笑臉

近義詞

- 喜上眉梢 - 歡快得笑

反義詞

- 哭泣不止 - 悲傷欲絕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