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抵禦守衛。距,通“ 拒 ”。《新五代史·雜傳六·丁會》:“遣 會 别攻 宿州 ,刺史 張筠 閉城距守。”《續資治通鑒·宋神宗元豐六年》:“ 夏 人圍 蘭州 ,數十萬衆奄至,已據兩關, 李浩 閉城距守。”
“距守”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指抵禦守衛,其中“距”為通假字,通“拒”(抵抗、抵禦)。常見于古代文獻中描述閉城堅守、抵抗外敵的場景,例如《新五代史》記載:“刺史張筠閉城距守”。
使用場景
多用于曆史或軍事語境,強調被動防禦,如守城、據險抵抗。典型例句如《續資治通鑒》中“夏人圍蘭州……李浩閉城距守”,體現以城池為屏障的防禦策略。
近義詞與反義詞
延伸說明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較少,主要出現在古籍或曆史研究領域。其結構“距(拒)+守”直觀體現“抵抗并守衛”的雙重動作,常見搭配為“閉城距守”“據險距守”。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文獻出處,可參考《新五代史》《續資治通鑒》等曆史典籍。
《距守》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遠離和守護的意思。
《距守》的部首是“足”(左邊)和“宀”(右邊),共有12個筆畫。
《距守》的來源比較複雜,其中“足”部表示腳步而“宀”部代表房屋或庇護。合起來表示“遠離房屋或庇護的腳步”。意思是離開自己安全區域,到遠離家鄉或原來的住處來防衛保護。
《距守》的繁體字為「距守」
在古代,漢字《距守》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但基本上保持了相同的意義。古文獻中對這個詞的記載并不多,所以它的曆史演變不是很清楚。
1. 他距守自己的家鄉已經多年了。
2. 在面對困難時,我們要勇敢距守我們的信念。
3. 這個部隊為了守衛邊境做好了距守的準備。
距離、守護、離開、保護
離開、遠離、防衛
歸守、保留、靠近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