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犀甲的意思、犀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犀甲的解釋

(1).犀牛皮制的铠甲。犀皮不常有,或用牛皮,亦稱犀甲。《楚辭·九歌·國殇》:“操 吳 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 唐 杜牧 《郡齋獨酌》詩:“犀甲 吳 兵鬭弓弩,蛇矛 燕 騎馳鋒鋩。” 鄭澤 《王寅春日谒屈子祠》詩:“犀甲 吳 戈悲 戰國 ,女蘿山鬼怨靈修。”

(2).借指軍隊。 清 唐孫華 《文信國祠》詩:“犀甲逃荒谷,龍輿落海灣。”參閱 宋 程大昌 《演繁露·鐵甲皮甲水犀鲛魚》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犀甲”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和文化内涵的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義

  1. 本義
    指用犀牛皮制成的铠甲。因犀牛皮堅韌且稀有,古人将其用于制作防護性極強的戰甲。但實際使用中,由于犀皮匮乏,常以牛皮替代,但仍沿用“犀甲”之名。

  2. 引申義
    引申為“堅固不可侵犯”的象征,常用于形容人或事物的頑強特質。例如形容意志堅定、防禦嚴密等。

二、文學與曆史中的使用

  1. 借代軍隊
    在詩詞中,“犀甲”常代指軍隊。如清代唐孫華《文信國祠》中“犀甲逃荒谷”即以犀甲暗喻潰散的軍隊。

  2. 經典例句

    • 《楚辭·九歌·國殇》:“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毂兮短兵接”——描繪戰士身披犀甲沖鋒陷陣的場景。
    • 杜牧《郡齋獨酌》:“犀甲吳兵鬥弓弩”——以犀甲代指裝備精良的士兵。

三、現代語境

如今“犀甲”更多用于文學修辭或曆史描述,強調“堅韌”或“不可摧毀”的意象。例如形容團隊合作嚴密如“披犀甲”,或比喻精神層面的強大防禦力。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楚辭》《演繁露》等文獻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犀甲的意思

犀甲是指犀牛身上的骨質外殼,也是古代戰争中将犀牛的皮制成的盔甲。

拆分部首和筆畫

犀甲的部首是犬,總共有12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字

犀甲的源自于古代,形狀類似甲殼蟲的背甲,故稱犀甲。在繁體中,犀甲的寫法為「犀甲」。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犀甲使用的字形和現代漢字略有不同。它的字形為「犀」+「甲」,字形更加古樸。

例句

乘犀甲而入戰場,他幾乎無敵。

組詞

犀牛、犀角、犀皮、犀利

近義詞

犀牛皮、犀骨、角甲

反義詞

絹甲、鐵甲、革甲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